欢迎访问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
首页 > 政务要闻

禹会区快速谋划强力推进,自贸区建设蹄疾步稳

来源:禹会区人民政府 作者:禹会区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1-01-06 08:21 点击: 【字体:  

随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禹会区正式步入“自贸”时代,转型中的老工业区已吹响开放发展的号角。创新、进步、包容,正是当前禹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重任在肩,砥砺前行。自贸区蚌埠片区禹会板块的建立,无疑给创新开放的禹会注入崭新活力。放眼世界的禹会之船已然蓄力,正向着全国乃至世界踏浪前行。


一、禹会正式步入“自贸”时代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19.91平方公里,其中禹会区面积为3.98平方公里。片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共2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累计180.9亿元,片区内产值89.9亿元,占比49.69%,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7.89%;2020年1月-6月份总产值87.6亿元,片区内产值42.3亿元,占比48.26%,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3%。片区龙头企业主要有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

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蚌埠片区的设立标志着禹会正式步入“自贸”时代,开启开放发展新征程。挂牌当日,禹会区首批总投资40.5亿元的4个项目签约、首批3个申请注册企业颁证,“开业即开张”,实现“开门红”。4个项目分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新型建材生产基地项目、钜鑫源智慧电子产业园项目、小型断路器、漆包线生产线项目;3家企业分别是:安徽丰原生物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蚌埠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佑千硕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自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禹会区力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认真部署筹备工作,及时优化各项针对性工作,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稳步推进,为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五块“拼图”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打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张敢拼敢闯、思路开阔、放眼未来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  聚焦“绿色自贸、数字自贸”特色定位,以“带动沿淮、辐射皖北”为发展方向,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根本原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为根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自主创新与自由贸易深度融合,全速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多元化投资机制、便利化贸易体系、现代化金融市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绿色产业集聚地、内陆开放新高地、协同发展示范地”,全面建成淮河流域绿色发展样板区、皖北地区对外开放引领区、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世界级硅基、生物基制造业中心。

而这张宏伟蓝图,也为禹会区抓好自贸区建设打下了基础、定了方向。由此,关于禹会未来的一套深耕细作的规划体系跃然纸上。

筑巢引凤方为根本。为抓好自贸区平台建设,禹会区牢牢抓住此次重大机遇,围绕五大区域建设,认真思考谋划,强化政策研究,主动担当作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自主创新与自由贸易深度融合,做自贸区建设的推动者、引领者。  打造区域国际仓储物流区。主要依托蚌埠新港、中粮退市进园周边区域,天润化工、八一化工部分用地,建设淮河流域集装箱枢纽港、淮河流域航运中心,打造前店后场式的跨境电商物流区。

打造现代服务业聚焦区。利用东海大道六公里处70亩土地到工业园区区间,发挥靠近G3高速西出口,沿东海大道城市发展轴的优势,建设好现代服务业聚焦区。  推进出口保税区申建工作。以帝晶和产业园基地一期为中心,打造综合保税区,加快跨境电商发展。 打造重点产业集聚区。着力推进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着眼带动沿淮、辐射皖北,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把蚌埠片区打造为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打造科技创新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积极培育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围绕重点产业,主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布局建设一批公共研发平台。

五大区域,犹如五块拼图,勾勒出禹会区未来发展的雄壮蓝图。至此,进入“自贸时代”的禹会区将沿着这一规划思路,奋楫前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三、强基础搭平台,实现多点开花

有蓝图,有规划,还要有平台,有制度,有相关配套。

为抓好综合性承载平台建设,禹会区充分利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个重要平台。把这个平台用足、用好,做实、做好,使其成为推进禹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禹会区加快推进11个专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力争三年内新建厂房200万平方米,为企业轻资产入驻提供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交通路网、园林绿化、雨污管网、供热供气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产城一体示范基地。  

自贸区揭牌后仅一个月,深圳传来好消息——禹会大湾区前沿基地在深圳揭牌,标志着禹会区又一高新产业前沿阵地诞生。

开放,是禹会区推进自贸区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其必由之路。牵手珠三角,实现大发展。禹会区以“双城孵化、双城创业”上海基地和禹会大湾区前沿基地等现有合作平台为突破口,谋划在北京建设京津冀前沿平台,积极探索“飞地”“反向飞地”等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支持与江浙沪、粤港澳、京津冀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和产业对接,不断提升合作园区基础设施条件、配套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为自贸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基地搭建平台,基金赋活动能。禹会区创新“基地+基金”模式,立足新兴产业集聚,充分发挥专业基金优势。目前,参股总规模50亿元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助力产业发展;参股总规模5亿元的禹会区和泰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招商引资;参股总规模2亿元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嘉兴科微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双城孵化、双城创业”招商新模式;参股总规模10亿元的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基金将在政府的领导下,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聚焦实体经济,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禹会区产业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在“基地+基金”模式助推下,一方面可以优化招商引资、产业孵化模式,引进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我市,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依托产业基金支持,帮助企业冲破发展瓶颈,加快新兴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禹会区围绕禹投集团,做好投融资平台建设,把禹投集团建成禹会发展的发动机。力争两年内把禹投集团做成信用评级2A+企业,利用资本招商的手段,撬动项目、产业落地、产业发展和城市高水平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好怡亚通等平台,招引一批好项目在禹会落地,推动产业发展。  禹会区将大力推进片区营商环境的提升工作,深入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将“互联网+政务”、“两随机一公开”、“一站式办理”等行政服务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片区的服务工作效率,打造入驻企业满意的综合营商环境。同时,组建成立片区招商引资工作中心,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招商工作队伍,在确保硅基产业、生物基产业等片区核心产业项目招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等配套产业类项目招商工作,逐步实现片区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中国(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禹会板块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禹会区将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从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维度,从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角度,深刻把握建设中国(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禹会板块的重大意义,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彰显自贸区建设的禹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