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禹会区在产业发展、办事服务、助企纾困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一箩筐便利举措,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重商亲商的发展环境。
日前,蚌埠禾贝餐饮管理中心经办人刘先生临近下班点急匆匆地来到禹会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窗口,想要在当天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窗口工作人员主动为其提供延时服务,并耐心地指导办事群众填写许可申请书、厨房及餐厅平面布局、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清单等各项材料的网上填报,终于在晚上6点30分左右完成了所有材料的上传,并利用周末时间为其进行网上审批、现场核查,大大压缩了办理时间。从申请到取证,只用了短短半天时间,企业就成功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这是禹会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在服务群众时推出的“延时办理”新举措,针对已到下班时间但尚未办完的事项提供延时服务,直至事项办理完毕,减少群众往返次数,让群众不跑“冤枉路”。为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禹会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努力实现“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目标,优化服务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简化行政审批,推行“容缺办、简易办”,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周末轮岗制度及预约服务制度。
积极推行“证照并销”改革,切实解决市场主体“生得容易、死得困难”这一突出难题,按照“能合尽合、能减尽减”原则,将市场主体注销登记和行政许可、备案事项注销申请表格整合为一张表单,告别提交表格多、填写内容多、表格样式多的“三多”现象。7月1日,禹会区市场监管局办理了蚌埠市首件“证照并销”业务。
实打实的资金帮扶,是禹会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底气所在。针对部分初创型、中小型企业反馈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物导致融资难的问题,禹会区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禹会区小微企业发展推选“白名单”企业的意见(试行)》,根据企业征信、生产经营、亩均效益评价结果、销售订单、产值税收等情况,遴选优质企业建立“白名单”企业库,联合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向“白名单”企业推出“园区贷”“科技贷”信贷产品,并建立500万元至1000万元风险资金池。目前,已为12家“白名单”企业综合授信超3000万元,累计放款2300万元。同时,禹会区建立了高度负责的银企对接机制,区直机关、合作银行和园区企业专人负责,对园区内25家“白名单”企业精准靶向分析融资难题,共收录企业反馈诉求42条并全部办结,企业反馈满意。多次组织金融机构上门为企服务,一企一策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创新融资方式,助力企业发展迈入新格局。
在禹会区,企业从落户到生产,“保姆式”服务总是一路跟随。安徽帝晶光电有限公司在项目落地后,需要大量员工宿舍,禹会区想方设法将冠宜园区两栋宿舍楼及起步区一栋宿舍楼作为员工宿舍租赁给企业。同时,考虑到园区其他中小型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需要,便深入摸排梳理企业需求,最终调配冠宜宿舍、起步区宿舍、食品产业园宿舍及大禹家园公租房四处房源,共为园区25家企业提供了262间宿舍和255套公租房,共解决了企业超1500人住宿问题。并由此搭建了人才公寓申请机制,提高居住质量,已新建10栋人才公寓共有宿舍2190间,计划年底前交付使用。
禹会区进一步凝聚合力、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提升效率,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工作调度机制。扎实做好“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优环境、稳经济”活动问题解决,两项活动中共计收到企业反映问题78条,目前已全部办结并回访企业,企业反馈满意,办结率为100%。
下一步,禹会区将加强对包保企业的日常联系和走访工作,向包保企业宣传营商环境平台的使用及相关实体经济政策,收集解决企业的经营问题,做好贴心服务,加快实现营商环境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