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区发改委2018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禹会区发改委2018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健全“一府一委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根据区委《关于印发区政府组成部门向区人大常委会或有关专门委员会书面报告年度工作情况制度的通知》(禹办发〔2018〕58号)要求,现将区发改委2018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区委决策部署情况
2018年,区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最精细的方案落实发展重任;开拓创新,以最有力的举措推进产业升级;攻坚克难,以最热诚的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规划先行,加速转型升级。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窗口期”,高站位、高标准编制《蚌埠市西部城市更新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厘清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后,填补产业空白和区域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精心谋划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准确把握禹会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为农业农村发展勾画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服务业建设实现提升。新增志远航运等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蚌埠新港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稳步发展,蚌埠港二类水运口岸项目工程建设完工,淮河流域首个二类水运口岸即将投入使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推进总部基地建设。
稳步推进战新产业集聚发展。牵头组织盛鸿科技、佳先助剂等企业编写了禹会区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化工程、禹会区环保型 PVC 辅助热稳定剂新材料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方案,推动禹会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鸿路钢构绿色生态建筑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绿色生态建筑产业集聚壮大。依托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重要平台,以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攻方向,大力促进军民融合,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
改革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牵头制定禹会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方案及修订版等一系列文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积极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行直供电交易。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稳步推进。
统筹推进“三重一创”。组织华光集团、玻璃设计院、涂山制药、丰原医药装备、安徽赛特等企业积极申报“三重一创”政策支持,并为涂山制药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资金100万元、为玻璃设计院争取引导资金300万元。
二、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法规情况
区发改委2018年自觉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法规,组织全委人员深入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全面做到依法依规办事,全年没有出现违宪、违法、违规事件。
三、遵守和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情况
2018年,区发改委能够自觉学习贯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没有出现违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四、区人代会通过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年度指标范围之内。
(二)完成情况:
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6亿元,全市排名第二,增长12.2%,排名第一;服务业增加值96.4亿元,排名第四,增长14.1%,排名第一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1.07亿元,排名第二,增速15.36%,排名第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45%,高于去年2个百分点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4亿元,增速12.9%,排名第八。在全省、市能耗“双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省政府表彰,荣获全市唯一的“安徽省节能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全区实施重点项目114个,计划总投资659.56亿元。新开工聚乳酸纤维产业化等重大项目30个,投资规模达212亿元;竣工项目11个,累计实现投资76亿元。全年谋划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561.6亿元。争取各类资金逾6000万元,为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持。丰原集团建成世界首条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鸿路钢构蚌埠制造基地、工驰专用车制造项目实现当年规划、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体现了全区上下狠抓项目落实的“禹会速度”。
五、研究处理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及有关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情况
2018年,区发改委承接区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两次,收到区人大常委会建议十余条。区发改委就常委会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对于能够在近期工作中解决的问题,加大力度,加速推进,全力解决。对于近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将纳入工作计划,积极开展研究。
六、办理区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情况
2018年,我委未接区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等。
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情况
区发改委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要求,明确了普法任务和对象,将普法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同时,开展了专题集体学习,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普法宣传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中,依法行政,为发展改革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八、本部门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勤政廉政情况
本部门工作人员能够认真执行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十分注意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和部门利益的狭隘束缚,始终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服从全局需要。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从严要求自己,当好廉洁从政表率,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作风建设、廉洁从政各项禁止性规定。
九、下一年度工作总体安排情况
(一)存在问题
项目承载力不强,投资增长压力较大。全区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少,开工率低。2019年,按照各部门计划,全区5000万以上计划开工项目仅22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仅1个,安徽华军轮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万条防漏防爆特种安全轮胎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远低于其他县区水平。项目体量小,投资增长压力大。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9年是我们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立足良好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增量提质的关键之年。作为综合经济管理和项目主管部门,发改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六稳”工作要求,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力争在改革创新、规划落实、项目建设、谋划资金等方面,为我区在新时代推动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改革创新。系统推进“全创改”,全面深化“放管服”,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新活力。扎实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对实施方案中提出的21项重点任务、20个重点工程,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全方位推进我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工作。加强政策分析研究,在推进三重一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方面组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
落实规划发展思路。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国家战略机遇,对接蚌埠“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中心城市、内河主要港口枢纽”新定位,完善实施《蚌埠市西部城市更新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规划》,深度落实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加强与高新区的深度合作,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落实《禹会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形成重点项目清单,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紧抓项目攻坚,深入开展项目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全区126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有效投资破百亿元。全面推进禹会区专用车辆及集装箱生产建设项目、丰原聚乳酸纤维应用产业化项目、电动车智能中撑项目加快建设;全力保障鸿路绿色生态建筑示范基地二期、年产250万平方喷涂AG玻璃、柔性显示触摸屏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新兴产业发展重大突破。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重大建设机遇,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支撑产业链的重大项目,力增谋划规模突破550亿元。
做大做强战新集聚产业。扶持做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支持丰原集团国家级生物材料创新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推动民丰纺织、亚源印染等传统纺织企业与聚乳酸纺织新材料融合发展,引进服装创意设计等行业,实现新技术、新兴产业带动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生物基材料高端应用新型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装配式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全力提升鸿路钢构蚌埠生产基地项目生产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争取集聚5家绿色建材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禹会区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化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工驰专用车二期、华明电气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中国航天天线电子研究所、上海埃威电子等项目签约落地,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抓住新港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的大好契机,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引进服务外包企业,持续发展港口经济,做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严守生态红线,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依托绿色建筑产业化基地,大力推广绿色装配式建筑。引导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切实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
区发改委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