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区发改委2023年总结及2024年安排

发布时间:2024-03-21 19:14 来源: 禹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禹会区发改委2023年总结及2024年安排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会区发改委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抢抓机遇稳投资、转动能优结构、促改革优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现将2023工作完成情况2024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

(一)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1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增长6%进出口总额5.9亿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66元,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9元,增长8%。单位GDP能耗、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双下降,控制率均居全市第一,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二) 产业集聚卓有成效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四大产业为主导,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206亿元,工业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67.8亿元。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帝晶光电、鑫精合3D打印、壹石通、九州云箭等已入驻企业为基础,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持续壮大,特别是全省唯一的空天智造产业园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我市第六个产业集群。

(三)项目工作提质增量。2023年全区重点谋划推进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45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106.5亿元;新开工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94亿元。2023年全年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23个,开工率100%,申报入库22个,入库率96%,均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高性能湿法锂电池隔膜、空天智造产业园、40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印象湖畔文化街区、温德姆酒店等24个重大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壹石通勃姆石、宇萱食品产业园、鑫精合3D打印、安濠中大尺寸模组等15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陆续投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发展空间受限。随着我区“双招双引”工作不断深入,在谈意向项目越来越多,现有中科华联、涂山制药退市进园、科迈特数控机床等一批重大签约项目已将700亩工业用地指标分割殆尽,在谈的盛波偏光片生产基地(100亩)、高端 PCB 产业生产基地(100亩)等亟待抓紧选址、开工建设。但我区目前已处于“项目等地”的状态,无法满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需求,发展空间极度受限。

二是财政压力巨大。受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新冠疫情、退市进园企业税收划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同时, 财政支出有增无减,除持续兜牢三保底线、按期偿还政府债务、保障征迁费用拨付和招商引资政策奖补外,新增北师大蚌埠附校资产回购及学校运转等各项支出,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

三、2024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区发改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责任目标,压实责任,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推进为扩大有效投资奠定基础,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不断向好以项目和投资为抓手,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 项目工作全速推进。全面落实“六个一”项目包保管理制度,实行“清单+闭环”模式,加快推进楚航汽车雷达、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马城镇150MW风电场、马城光储一体化项目、马城建材园投资大厦、蚌埠闸水源保护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蓝科途、涂山制药等一批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力促深蓝航天、星河动力等一批新签约项目当年进场、当年投产,快马加鞭,跑出禹会建设新速度。全年共计谋划储备11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00亿元计划推进实施重点项目128个,计划总投资近400亿元。

(二) 开放合作再创新局。推进慈禹共建园区建设,建立联合招商机制,结合两地各自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互补互利,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深度融合的合作帮扶工作格局。积极争取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为禹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大平台。发挥省级示范物流园和省级冷链集配中心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争创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紧盯京东智慧物流园项目,打造特色农产品产地仓,打造皖北首个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

(三) 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严格落实营商环境工作三级调度机制,统筹各职能部门多出真招实招优环境擦亮打响“及时禹”营商环境品牌。持续开展“禹您有约”,探索扩大“园区贷”“科技贷”“人才贷”等金融支持模式,积极推动工商学院和园区企业校企合作,全力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资金、用工等难题。聚焦大数据场景应用,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部门联办能力和审批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提升企业获得感。

(四) 全面激发创新活力。统筹规划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中科大禹等离子实验室以及粤智徽源生物新材料研制中心建设,不断提升省“一室一中心”建设水平。加强与上海航天八院等大院大所合作,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领域,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