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大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三农”工作会议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年工作成绩总结
1.抓生产保供给。全面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克服了洪涝灾害和高温干旱的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全面完成年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夏粮总产和单产均高于去年,秋季粮食作物丰收在望。高标准完成3000亩水稻工厂化育秧插秧和5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工程,“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万亩,莲藕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亩。已创建国家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建成石榴绿色生产示范基地3个,获绿色食品认证主体15个,石榴产量增长8%,新培育“涂山红”石榴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生猪、肉牛、肉鸡、禽蛋等主要畜牧产品存栏量和出存栏量保持中有升,蔬菜瓜果产量稳中有升,预计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07893万元,一产增加值增长可达7%以上。
2.抓项目带产业。实施年产万吨糯稻良种及数字化仓储加工基地项目、优质糯稻基地产后仓储体系建设项目、优质糯稻生产基地产后仓储烘干体系建设项目等项目3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完成投资5000.6521万元,完成率110%。项目完成后,共新增糯稻加工能力0.4万吨,仓储 4.65万吨,日烘干能力可达700吨。推广糯稻深加工技术,共同打造糯稻全产业链,累计选育水稻新品种 2个,实现集群区域内全产业链产值3.35亿元,新增产值0.73亿元,区域内糯稻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新增1万亩,带动农户近万户。新增6个“双招双引”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已全部落地,“两点水”黄油、“幸福西饼”、“美农客食品”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上海鸿景元公司的凹凸棒饲料、土壤改良有机肥生产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星联智创申报的“智慧无人农场”项目进展顺利。
3.强统筹重保障。常态化开展数据比对监测预警,利用民政、医保、教育、卫健、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反馈,对可能致贫的风险信息进行全面核实,全年共核实风险信息505条,及时纳入监测对象2户。区直部门联系帮扶36个村,确立290名机关党员干部为帮扶联系人。区乡村振兴局对帮扶联系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制定了帮扶工作手册,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制定了1531条年度帮扶计划和措施。下派3个驻村工作队5人,分赴3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和示范村开展驻村工作,帮助所驻村推进村级项目。抓好“三保障一安全”,确保所有监测对象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完成危房改造10户,发放教育补助118名困难家庭子女,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完成马城11个村的自来水管道维护。确保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监测对象务工208人,就业规模稳定,达到省里提出的“两个高于”考核指标要求。高质量开展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工作,全区开展2轮共508人次防返贫监测网格员培训,以家庭为单位,覆盖所有农村地区和农户,按照防止返贫监测范围(9100元)进行综合研判,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全年共排查27822户,纳入监测对象5户17人。高效使用衔接资金项目,使用250万元衔接资金(中央资金200万元,省级资金50万元),用于长青乡杜郢村石榴农创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已完成整体施工,正在申请验收。
4.实施“千万工程”,打造“和美乡村”。总投资2.07亿,涉及全区31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一期工程于2024年3月份进场施工,目前正在23个村同步实施建设。已完成5820米道路修整提升,路灯约520盏,45600立方沟塘清淤,完成化粪池改造2150个,抗旱沟渠2250米。完成涂山村、杜郢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涂山村和杜郢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按序时要求稳步推进,涂山村一般债支付1000万,支付率100%,区级整合其它项目资金已支付260万;杜郢村一般债支付500.5万,支付率50.05%,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付208万。完成改厕200户,申报成功2024年农村改厕长效管护示范县,获得700万元省级财政支持。利用专项债项目对2017年-2021年度改厕进行全面改造。
总投资5255万元,争取2024年增发国债资金4340万元的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基本完成,完成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面积1.9万亩。
5.开展专项整治,发展集体经济。超常规、大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印发《关于印发禹会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扎实高效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排查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12个,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整改。通过开展“三查六专”专项治理行动,“三资”排查问题整改率均超过90%。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截至9月份,全区36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66.34万元,(去年同期集体经济收入1006.76万元,同比增加660.34万元),经营性收益1658.84万元,村均收益46.08万元。目前实现50万元以上收益的村11个,其中超过100万元的村4个。预计2024年,我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2000万元,50万元收益以上强村达到18个。
6.抓好质量安全,保障绿色发展。制定印发《2024年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禹会区2024年春季主要农作物水肥管理技术意见》、《2024年夏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通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8.8%,推广测土配方肥4955吨。制定印发《禹会区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工作。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服务,2024年以来已新增绿色食品3个,全区获绿色农产品认证企业达到30家。强化监管,充分利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慧平台,大力推广“农安康”小程序应用,目前在智慧平台注册经营主体98家,建立农事生产档案99个,今年以来开展基地巡检240次,发放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12次,共计600份,经营主体开具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达75个。扎实推进禁渔禁捕工作,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加强禁渔退捕巡查工作。我局联合各部门强化“禁渔令”宣传,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长效管理,常态化推进禁捕退捕工作,相关单位保持至少每周2次的巡查频率,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巡查力度与频次。今年共巡查60余次,巡查里程约2000公里。强化联合行动,定期联合公安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淮河流域禁渔巡查行动,清理违规网具20张,严厉打击非法捕渔等违法行为。加强禁渔退捕宣传力度。结合各类活动开展禁渔退捕宣传,强化监管,实行长效管理,常态化推进禁捕退捕工作。
7.补短板强监管,水利工作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力有效,完成辖区水库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强化水土保持问题整改,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项目13个,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67.818万元,收取率达到100%。黑虎山水厂长青乡城市管网延伸区域巩固提升工程将于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马城黄庙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整改,解决126户农户饮水问题。坚持实施常态化巡河态势,县、乡、村级河长巡河完成率分别为100%、100%、93.6%,河湖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强。农业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不紧密,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附加值不高。传统的石榴产业面临种植品种老化、种植面积难以扩大、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制约和问题,距离做大做强石榴产业还有不少差距。小龙虾、莲藕、石榴等特色产业缺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支撑带动,全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对一产的拉动效益明显不足。
二是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不高。2024年上半年,我区一产增加值累计增速2.1%,排名全市第8位,与一季度相比下降13.9%,出现明显的下滑,三季度一产增速4.2%,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排名第6。经济指标落后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作风不严不实。主要领导没有指标意识,分管领导底数不清、统筹不够,具体工作人员争先进位意识不足,二产业发展支撑不足。一产产值中,上半年小麦反馈平稳增长(2.2%);蔬菜无新增种植大户的支撑,增幅仅2.2%;畜牧业上报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猪增长1.3%、牛增长7.5%、羊下降10%、家禽增长17.5%、禽蛋下降14%;渔业增长3.8%,都缺乏新的项目来拉动增长。三是沟通协调力度不足。主动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的不多,与区统计、自规等部门沟通不够及时,会商研判经济形势的机制未能有效落实;对乡镇统筹指导协调力度不够,没有突出重点任务目标,未能抓好关键时间节点,
三是“千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需加快。由于建设用地指标审批等原因,目前长青乡杜郢“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农创中心项目进展滞后,整体工程进度未达到序时要求。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做好粮食稳产保供。持续做好在田农作物田管服务、病虫害绿色防控及防灾避灾减灾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我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的目标考核任务。及时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中央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二是深入推进重点任务实施。一要加快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中心村建设,积极统筹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高标准完成涂山村和杜郢村两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全力抓好乡村振兴综合整治专项债项目建设,推进“千万工程”全面提升。二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马城镇21个行政村和长青乡上洪村约1.2万农户二轮延包网签工作,2025年基本完成全区36个行政村,约2万户的二轮延包工作。三要全面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持续推进禹会区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建设。2025年确保把石巷水库创建为市级幸福河湖。
三是紧盯重要经济指标。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要切实提升一产增加值对GDP贡献率,要向亩均产出要效益,向特色产业要效益,向农业产业化要效益,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摆脱排名靠后的局面。三要坚持精准招商,聚焦糯稻、绿色食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充分利用“甬蚌合作”政策和资源,加大双招双引力度,2025年力争引进1-2家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为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提供支撑。
四做好项目谋划,向上争取资金。在全面完成2024年各项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编制新的项目设计和方案,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红利,主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2025年重点谋划高标准农田、沿淮洼地改造、国家超长期专项债、更新改造等重点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