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禹会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为抢抓机遇,提升大文化、大旅游综合实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根据国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及省、市文化旅游发展指导思想,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规划。
一、 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果。“十三五”时期,禾泉山庄被评为“省级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省级2019年度百佳农家乐“、“省级2019年度百家精品民宿”、“安徽省十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非遗老石家牌百草梨膏糖荣获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手工艺术品花鼓灯娃、盉荣获全省旅游商品大赛银奖;长青乡和马城镇被授予全省优秀旅游乡镇,长青乡石巷村被授予省级旅游优秀示范村,涂山村被授予全省特色旅游村;观澜花园道张公湖畔慢生活特色文化旅游街区被市评为市旅游商品特色街区;禹墟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城镇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完善。改造提升区文化馆,新建区图书馆,建成城市共享书屋2个,城市阅读点3个,人均藏书量实现0.8册。全区2个乡镇、5个街道均建成综合文化站,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效能显著。36个行政村、32个社区共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2个,建成率达91%。
2.新闻出版事业扎实推进。全区建成农家书屋39个,数字农家书屋39个,实现39个行政村全覆盖,每村藏书量达1600册。持续开展“书香满珠城”、“会读书的蚌埠”全民阅读活动,并逐步向常态化、数字化、移动化方向转变。全民综合阅读、数字化阅读率逐年提升。加强著作权宣传与保护,实现作品版权登记274件。
3.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力。“国保”单位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开工建设,完成禹王宫抢险加固工程及周边环境整治设计规划;新增启母石、杨应聘墓2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西程村1个市级非遗传习基地;全区共有非遗项目1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共有非遗传承人95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4人。
4.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特色文化花鼓灯蜚声国内外,冯嘴村花鼓灯传习所接待国内外来宾交流观演近万人次;冯嘴村花鼓灯作品《大花场》参加中国秧歌节、上海广场演出等,西程花鼓灯参加第五届全国农民歌会鼓舞展演,正月十五抵灯大赛已成为艺术交流名片;文艺“三下乡”及“温馨蚌埠·欢乐珠城”持续深入开展。
5.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形成冯嘴子的原生态花鼓灯、禾泉小镇、大禹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米厂文创园、大石马文创园、涂山公园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柴油机厂文创园加快招商进度,一批国营、民营院团、文化传媒企业正在崛起,占据文化产业一席之地。
6.旅游规模质量不断提升。接待国内旅游人次由2015年的656万人次增至2020年的862万人次,增长率达31.4%;旅游总收入由15.45亿元增至57.77亿元,增长率达273.9%。新增四星级以上旅游星级餐馆2家,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17个,新建高标准游客服务接待中心1个,全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7.文旅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加快禾泉小镇项目建设;禹墟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上下洪乡村振兴示范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改造正在实施;禹王宫抢险加固工程即将施工,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已基本确定;冯嘴村花鼓灯传习所改造提升主体修缮已完成;涂山公园、黑虎山公园及防火通道(骑行道)项目正在实施;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已正式运营。
(二)存在不足
1. 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短缺,本土文艺名家培养力度不够,文艺作品创作数量不足,缺乏高、精端作品;文艺院团、非遗传承人面临青黄不接困境。
2.公共文化服务仍有欠账。区文化馆已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图书馆功能仍需完善。街道未建成独立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未全面建成,服务效能亟待提高。
3.文化遗产保护有待加力。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尚未完全落实,对已损文物的修复和保护还没有建立机制。文物、非遗的开发利用性保护任重道远。
4.文化产业增速有所放缓。项目谋划不深、储备不足,示范带动效应的重点项目不多;大禹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不明显,推动文化消费提质扩容的力度不大。
5.文化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竞争机制尚不完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低。
6.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较弱;智慧化程度偏低,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网上旅游市场体系。
7.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产品单一,重复消费、单体消费值不高。
8.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多停留在低层次的景区观光旅游模式,旅游与文化、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不够,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未形成“大旅游”一盘棋格局。
二、面临形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境内外游客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全国疫情基本结束后,旅游业迎来报复性反弹,疫后行业自我修复和新动能不断集聚,旅游业成为战“疫”后恢复较快的行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安徽省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的设立,“十四五”时期我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也为蚌埠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科学布局“十四五”期间的工作任务,不断开创我区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区为目标,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总结“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经验,始终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结合、产业融合,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区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文化旅游惠民能力明显提高,文化旅游品牌效应明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成功打造1-2个具有引爆效应的文旅项目,大禹文化在全省甚至全国形成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主要指标
专栏1 “十四五”末文化发展主要指标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2025年 |
|
创作生产 |
优秀戏曲剧本(个) |
1-2 |
|
戏曲保护示范单位数量(个) |
1 |
||
基层戏曲活动场所数量(个) |
8 |
||
戏曲拔尖人才数量(个) |
1 |
||
青年戏曲人才数量(个) |
2 |
||
公共服务 |
上等级文化馆数量 |
1 |
|
|
一级文化馆数量 |
1 |
|
上等级图书馆数量 |
1 |
||
|
一级图书馆数量 |
1 |
|
上等级博物馆数量 |
1 |
||
|
二级博物馆数量 |
1 |
|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数量(个) |
75 |
||
|
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量(个) |
2 |
|
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量(个) |
5 |
||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量(个) |
32 |
||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量(个) |
36 |
||
省级农民文化乐园数量(个) |
2 |
||
市级农民文化乐园数量(个) |
4 |
||
城市社区阅读点数量(个) |
10 |
||
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数量(个) |
2-3 |
||
区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TB) |
6 |
||
群众文化辅导员(志愿者)数量(人) |
68 |
||
农家书屋年均每村新增出版物数量(种/册) |
60 |
||
公共服务 |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
100 |
|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
100 |
||
城区有线电视双向网覆盖率(%) |
100 |
||
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覆盖率(%) |
100 |
||
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新片放映率(%) |
60 |
||
遗产保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个) |
1 |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个) |
1 |
||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个) |
1 |
||
文物保护单位重大险情排除率(%) |
100 |
||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抢险维修率(%) |
100 |
||
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 |
100 |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数量(个) |
1 |
||
博物馆大中型原创展览数量(个) |
1 |
||
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数量(个) |
1 |
||
国有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达标率(%) |
100 |
||
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数量(个) |
3 |
||
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数量(个) |
1 |
||
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数量(个) |
1 |
||
市级非遗传习所数量(个) |
3 |
||
非遗教育传习基地数量(个) |
2-3 |
||
产业规模 |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
20 |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
||
文化产业投资总额(亿元) |
40 |
||
投资亿元以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数量(个) |
5 |
||
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
5 |
||
文创产品开发示范单位数量(个) |
3 |
||
特色文化街区(小镇)数量(个) |
5 |
||
印刷产业园数量(个) |
1 |
专栏2 “十四五”末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
|||
分类指标 |
具体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市场规模 |
旅游总人次(万人) |
863.13 |
1202 |
入境旅游人次(万人) |
1.13 |
2 |
|
国内旅游人次(万人) |
862 |
1200 |
|
经济规模 |
旅游总收入(亿元) |
57.77 |
65 |
五、主要任务
(一)健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发挥文化旅游设施作用。
1.加强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改造提升及数字化服务;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设施、完善功能,注重发挥设施作用,提高服务效能;探索体验式阅读服务,建设城市阅读空间等;积极支持引导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推进遗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和水利博物馆的建设和申报。
专栏3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工程:推动现有区图书馆、区文化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推动乡镇(街道)普遍建成乡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以上乡镇(街道)建有独立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推动各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且在实现“八个有”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升级。 城市社区阅读点建设工程:在现有城市社区阅读点的基础上,每年新增1个左右。 |
专栏4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程: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巩固现有创建成果,进一步提标升级。 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评选和展示工程:每年举办一次“温馨蚌埠 欢乐珠城”系列群众文艺展演展示活动;推出并打造3个以上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力争1个以上作品入选安徽省群星奖。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工程:2025年,区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6TB。 |
2.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完成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纵向与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和本级政府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通;全面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加强城乡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工程建设;巩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成果,提高新片放映率;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和使用,完善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精准对接农民群众阅读需求,切实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
专栏5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
全民阅读工程:进一步打造“书香满珠城”活动品牌,制定“书香满珠城”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建设全民阅读网络推广平台。 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进一步丰富数字农家书屋出版物资源,以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为接收终端,为农民用户、农村儿童提供数字化多样化特色化的信息资源。 城乡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建设工程:在城乡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按照“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原则,建立上下贯通,可管可控、调度灵活、指挥便捷、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网,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 |
3.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加强道路标识设置,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改建和新建,完善旅游全过程的指引、医疗、无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功能;构建新型餐饮住宿业,深入推进美食文化街、特色商业街、星级旅游饭店建设,重点做好温德姆五星级酒店及上下洪村特色民宿建设等,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二)提升文化旅游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1.培育文旅骨干企业。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旅企业,培育1-2个文化旅游产业骨干企业;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建设长征剧院等演艺基础设施,扶持安徽泗州戏歌舞剧院等院团做大做强,建设影视传媒基地等文化娱乐综合体项目,大力扶持培育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2.注重文旅品牌建设。围绕大禹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加快禹墟遗址公园、涂山公园、禹王宫等大禹文化重要历史节点和标志性建筑建设;加快大洪山森林康养小镇、禾泉小镇、登山步道、防火骑行道等项目建设,开发文化体验、中医药健康、研学旅行、体育健身等旅游新业态;以我区丰富的工业遗存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形成主体产业、特色产业、配套产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模式。
3.丰富旅游产品服务。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充分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品质优、特色明、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加大旅游商品培育力度,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开发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依托我区自然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互动,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构建旅游新兴业态。
(1)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全面提升景区建设质量、服务环境,增强文化、科技、绿色含量,力争到2025年创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
专栏6 旅游精品景区 |
4A级旅游景区:涂山风景区 3A级旅游景区:涂山公园、黑虎山市民公园、桃花源记 |
(2)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区域协作联动和宣传营销推广,推出3条“必玩”精品线路、4条“必修”研学旅行线路。
专栏7 3条“必玩”精品线路 |
大禹文化之旅:蚌埠闸景区—禾泉小镇—涂山风景区—涂山公园—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生态休闲之旅:张公山景区—黑虎山公园—黑牛嘴景区—花博园景区—禾泉小镇—天河景区—大洪山石斛康养小镇。 工业遗存之旅:米厂文创园—大石马十字街区—柴油机厂文创园—工业遗存博物馆。 |
专栏8 4条“必修”研学旅行线路 |
大禹文化探源之旅:涂山风景区—涂山公园—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 工业文明科普之旅:米厂文创园—柴油机厂文创园—工业博物馆 农耕园艺探寻之旅:禾泉农庄—米粒花世界—花博园景区 户外运动体验之旅:涂山风景区—黑虎山市民公园 |
(3)构建一批旅游新兴业态。重点推进1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力争创建1个省级以上旅游综合体、3个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全力打造2个旅游度假区。
专栏9 旅游新兴业态 |
红色旅游区:黄柏郢大屠杀遗址。 旅游小镇:上下洪美丽乡村、大洪山石斛康养小镇、禾泉小镇。 旅游综合体:大禹小镇田园综合体。 研学旅行基地: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村)、禾泉小镇、黑虎山市民公园。 工业旅游基地:工业博物馆、米厂文创园、柴油机厂文创园。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大洪山石斛康养小镇。 旅游度假区:涂山景区、天河度假区。 旅游商品特色街区:观澜花园道特色街区、旅游土特产街区。 |
(4)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开发融入本地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和特色食品,推出10件“不得不购”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建立乡村旅游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名录。
专栏10 特色(必购、热购)旅游商品 |
旅游纪念品:石斛、手工艺品等。 农副土特产品:天河鱼虾、涂山土鸡、石榴等。 特色食品:石榴酒、菊花酒、菊花醋等。 |
(5)推进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围绕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全域旅游创建,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强化重点旅游项目指导和扶持,争取更多纳入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库和全国旅游优选项目名录。
专栏11 重点旅游项目清单 |
项目名称 |
涂山景区提升改造、黑虎山市民公园、涂山公园、涂山-黑虎山防火通道(骑行步道)、上下洪美丽乡村、禹会旅游集散中心、天河旅游度假区、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驾车房车营地、大洪山石斛康养小镇、禾泉小镇、禹会区文创园、柴油机厂文创园、大石马十字街区。 |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现遗产可持续发展。
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做好古遗址、古建筑的抢救性修复和保护工作,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遗产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涂山禹王宫抢险加固工程和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启母石、泰山庙、老君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的修复项目,花鼓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等。
2.做好非遗传承发展。培育创建一批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校园进课堂;完善花鼓灯传习基地建设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争以我区为中心建设高标准中国花鼓灯生态保护区;加大对花鼓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保护、培养力度,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传承人经济上、精神上传承条件和环境的保障,做好非遗名录申报工作。
3.开展非遗展示活动。办好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涂山禹王庙会、正月十五抵灯大赛等节日、纪念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推动在3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共生;鼓励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教育传习基地开展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六、行动计划
(一)“文旅+”融合发展计划。文旅+城镇化,协调完善城镇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名镇。文旅+新型工业化,鼓励鼓励文旅企业与工业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文旅+农业现代化,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支持鼓励建设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休闲度假产品;文旅+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支持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活动。
专栏12 特色旅游名镇(2个) |
禹会区:长青乡、马城镇。 |
专栏13 特色旅游村(10个) |
长青乡:上洪村、下洪村、宗洼村、涂山村、石巷村。 马城镇:禹会村、前郢村、冯嘴村、黄郢村、西程村。 |
(二)旅游市场宣传推广计划。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行动、媒体促动的“四位一体”整合营销机制;深入开展客源市场细分调研和旅游产品结构、旅游消费结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方案;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力度,推广“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咨询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景区电子管理系统,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推介会,并在巩固和扩大与主流媒体合作宣传基础上,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推广禹会旅游形象。
(三)市场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整治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效率和执行力;健全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创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旅游安全服务,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倡导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主题宣传引导活动和旅游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
七、保障措施
加大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发挥引导、扶持、激励、规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合优化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创新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
2.落实文化旅游政策。加强与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协作,推动落实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积极争取各类发展基金、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政策,为我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对融合发展、新型创意、品牌创建等文化旅游企业,落实各类奖补政策。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力度,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培养基层文化能手;落实各种人才资助和扶持资金,推动高端艺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借助高校、研究机构等力量,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模式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