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区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解读《禹会区开展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3-03-29 11:30来源: 禹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浏览量: 【字号:   打印


   问:目前禹会区医疗养老的基本情况?

    王勇:我区常住人口约27.14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约 15%。我区医疗资源丰富,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均在我辖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医疗养老设施完善,实有床位数共23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75张。我区医养结合机构共11家,其中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6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5家,医疗床位数共544张,养老床位数共648张。

我区现有养老机构20家,总床位数1343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824张,占比61.3%。提升机构医养结合紧密度,区域内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康复病区,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全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100%

    问:医养结合工作现有做法有哪些?

    王勇:按照健康养老需求,结合我区医疗养老资源不同情况,逐步形成以医为主、拓展养老,以养为主、医疗介入,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的医养模式。

    (一)以医疗为主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拓展模式。

    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优势,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特色优势,发挥中医在养老方面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及养老服务。开通老年人社区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设置老年人方便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65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加强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开展上门巡诊,健康宣传,做到对社区老年家庭服务的全覆盖;依托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二)以康复、临终关怀和卧床护理服务为主的特色模式。开展康复服务、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建立重症监护中心和卧床护理中心,对入住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给予专业的康复指导、医疗护理和不间断的医疗监护,解决了家人的护理难题,缓解大医院的床位的紧张,减轻患者家庭的压力,试图解决人生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以养老为主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赢模式。养老护理院与医院“住”在一起,或是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或是门诊部,实现楼上养老、楼下看病,医护保驾、安心养老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让老人享受无缝隙衔接的医疗服务。

    我区20182020年成功创建5家省级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2022年成功创建3家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区中心。

    问:下一步,为保障医养结合工作“提质增效”,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王勇:为切实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加快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市级医院的合作,畅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与民政局加强对接,推动机构养老与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居家健康养老的绿色通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委会的连接,充分发挥各自服务优势,打造健康宣传进家庭的绿色通道。

    二是加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加强对社区机构医护队伍素质的培训,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在小区开展定期的健康义诊、免费体检,树立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品牌形象。通过对居家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通过对特殊人群加强社区的医疗救助等服务,增强社区家庭的信任度,提高居家养老家庭的医疗获得服务。

    三是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护理院,特色医疗护理型床位或服务病区,鼓励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殊科室,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新建老年医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等医养结合机构。

    四是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日间照料中心三者的服务职能明确。完善社区健康养老的服务设施及环境,发挥为老服务中心的作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日间照料等服务,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航功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为辖区的健康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