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及十四五规划
近年来,禹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老城区、老工业区的特点,以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抓手,持续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自2015年以来,禹会区先后投入约150亿元,用于征迁和安置房建设。完成钓鱼台片区、朝阳、纬四、张公山片区等棚户区的征迁改造工作,征迁面积约260万平方米,涉及约群众3万余户、9万余人。新建秀水、吴湾路、禹都新天地等安置房2.4万套、约170万平方米,8.8万人乔迁新居。先后荣获蚌埠市棚户区改造综合目标优秀单位、蚌埠市棚户区改造完成省任务目标优秀单位、蚌埠市城市大建设综合目标优秀单位称号。2019年度全市棚户区改造完成安置房竣工目标全市第一名。
一、棚户区(城中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完成连片集中居民棚户区改造工作
禹会区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思路,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全面完成连片集中居民棚户区改造工作。推动钓鱼台区域连片棚户区征迁,共拆除建筑物约21万平方米,涉及群众2500户。完成朝阳街道、纬四街道、张公山街道全域棚户区的征迁工作,共拆除建筑物约100万平方米,涉及群众15000户,交付净地1100亩。禹会区老城区除了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的大庆区域外,其他区域棚户区已全部征迁,正加速建设。建成了荣盛时代广场、欧尚超市、冠宜国际、锦绣香堤、西湖观邸、信地潜龙湾、观澜御湖、兴光尚庭、银河中心、金域名城等20个小区及配套设施,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集中安置区——喜迎门小区,改善了约2万户、6.5万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目前,仍有华地公馆、奥园御府、禹淮书院、柏庄香府等在建小区10个。禹会区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二)统筹推进工业企业及周边棚户区改造工作
2018年,禹会区获批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借此机会,加大力度推进黑虎山区域老贯徐、周蔡、陈郢三个行政村的征迁,拆除7300户,交付净地1500亩。新建老贯徐、禹都新天地等安置房5500套、70万平方米。2020年底,东海大道南侧,黄山大道(秦集路)以北将全部拆除完毕,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工商学院、总部经济集中区、食品产业园、微机电双创产业园、新型制造双创园等项目提供约1014亩土地。目前,该区域建成标准化厂房16.8万平方米,已有上海四通电子、合肥裕谱等离子体、易瑞微物联网、秦皇岛本征晶体、中天共创智能充电桩等企业入驻。此外,帝晶光电、雄富光电、普瓦尼尼高端智能柔性折弯设备、派盟移动支付设备、众新嵌入式计算系统等已签约项目已开工建设。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开展产业链招商,持续放大放大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平台作用,推动8吋MEMS智能传感器项目、IC设计产业园、汇腾达电子信息智能设备制造、彤明高科汽车电器生产制造等项目签约落地,该区域将成为禹会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三)围绕新产业版块建设做好城中村征迁工作
近年来,禹会区积极配合全市“退市进园”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中粮生物科技、丰原集团、天润化工、佳先化工等企业征迁工作。鉴于该区域内仍有八一、天润等化工企业在生产,仍有晶菱机床、江淮车轮等10家企业需要“退市进园”,现在征迁的土地仍然无法出让,无法交易,占用财政资金。禹会区在该区域采取了“内消隐患、外抓提升”的做法,拆除蚌埠玻璃厂、水泥制品厂、面粉厂、江淮纸箱厂等破产改制企业64家,征迁面积约34万平方米,同时对区域内企业群众危房采取“点穴”的方式拆除,综合运用货币买断、异地安置、公租房租赁等措施,解决群众的安置问题,消除群众居住的安全隐患。
(四)服务马城中心镇区建设加快推进征迁工作
2013年区划调整,怀远县马城镇、涂山风景区管委会调整至禹会区管辖,进一步丰富了禹会的资源配置的同时,既要管控河道采砂、又要整治非法采石。为服务206国道建设,禹会区投入了3.8亿元用于沿线的征迁,累计征迁1700户、交付净地2800亩。几年来,禹会区先后投资了11亿元,新建了31万平方米的马城安置房、禹会区人民医院、消防站、污水处理厂、文化站、自来水厂等,新修四好农村路126公里,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9个、学校13所。目前,集码头作业区、仓储物流区、新型建材产业区为一体的禹会区新型建材物流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方阵商砼、绿水青山建材等一批退市进园企业,中联水泥、安徽建工、安徽元鼎、安徽诺信等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入园集约发展。禹墟遗址公园项目、后胡安置房、涂山公园、上下洪美丽乡村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马城天河涂山片区综合开发正有序推进。
二、十四五谋划情况
2020年,我区全面启动了陈郢、毛郢、王岗城中村征迁,完成了马城安置房、陈郢二期的回迁安置工作,推动了园区7家企业征迁,同时实施了群众关心的二麻、针织厂宿舍征迁,在建安置房后湖、王岗、柴油机厂B地块、文轩园、吴湾名苑等6个、5000余套,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随着吴湾路以东棚户区基本改造完毕,以及化工企业逐步搬迁,我区十四五期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主要集中在吴湾路以西,涂山路以北西部片区。
十四五期间,谋划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征迁项目共21个、6692户,安置房计划开工项目7个、10550套。同时,按市委、市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力争3年完成,第一年干大头,第二年次之,第三年扫尾。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我区2021年计划实施棚户区(城中村)征迁项目8个、2934户,包括火柴厂周边危旧房、中粮储备库及周边棚户区、农商行宿舍周边棚户区、涂山路以北棚户区等项目,同时计划新开工安置房项目2个、1552套,分别是六公里花园四期安置房项目、滨河西片区10-2地块项目。2022年,随着化工企业搬迁,以及华光大道以东部分基本改造完成,我区2022年棚户区改造主要集中在大庆街道、自贸区周边,拟实施江淮路西侧、钢圈厂周边、印染厂周边棚户区等约1972户。2023年计划实施南王圩、南朱祠、老东王、东西大柏地等城中村项目。
配合征迁安置,先行建设的王岗安置房、柴油机厂B地块、后胡安置房等2022年均可竣工:园区安置房已启动征迁,中粮、安利等安置房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两年之后,在退市进园区域可建成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建设住宅约8000套,可实现拆老房即可住新房。待八一化工等退市进园企业全面停产动迁之时,我们将全面启动大庆区域9.5平方公里范围内企业、住宅的征迁和综合开发,届时,周边教育、医疗、商务等配套业已完善,该地块的综合开发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