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七中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5-03-25 09:26 来源: 蚌埠第七中学(禹会区)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教育改革启新程  创新发展谱华章

蚌埠七中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2024年是蚌埠七中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禹会区委区政府和禹会区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校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这一中心任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2024年,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教学质量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2024年学校工作

(一)党建引领,凝心铸魂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引领,全面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一年来,我校始终将政治学习作为支委会、党员大会、教职工大会等的“第一议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论教育》等,全年组织各种形式学习共20余次。通过交流学习体会和自我剖析,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题教育、党纪学习等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广大党员教师的思想之舵,筑牢了信仰之堤,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2.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党建基础。在区教育局党委的指导下,学校顺利完成了超期两年的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学习相关党规、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党员意见,于4月29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支委会。新支部的成立为学校党建工作的正常化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加强党纪教育,提升规矩意识。学校党支部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了学习计划和活动方案,确保党员教师知纪守纪。全年共组织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7场、读书班交流研讨会2次,开展主题活动1次,并举办了党纪教育专题党课2节。通过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党员教师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显著提升,为学校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奠定了基础。  

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实践育人。党员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6月26日组织部分党员教师赴虹亚集团党建文化馆参观学习,并结合警示教育开展专题交流会,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党员教师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清扫积雪、“党员示范课”等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当先锋”的精神内涵。  

5.落实“五育”并举,推动立德树人。将党建与教学、德育工作深度融合,以“五育”并举为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经典诵读、特色课教学等形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培育爱党爱国情怀,通过“党员引领、团员聚能”等红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党建引领下的育人实践有力地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一年以来,我校在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创新潜质培养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跨区域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了整体教育质量;中考成绩显著提升,总平均分全市排名较上年提升3名,优秀率和及格率均实现跨越式增长,普高达线率提高9.26%,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快速进步;在创新潜质培养方面,学生在暑期检测中表现优异,在蚌埠二中创新潜质素养营暑期检测中,我校两位学生在综合排名中分别位列第42和66名。此外,一人被提拔为正科级干部,三人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一名正科级干部得到重用,现就职于蚌埠京师实验学校,七名教师顺利通过一级教师评定,一名教师顺利通过高级教师评定。这一系列成绩突出了我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潜力。

由于出色的成绩,蚌埠七中在今年的禹会区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上被评为“禹会区教育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管理团队被授予“2023-2024学年度优秀班子”称号,崔淮玲同志荣获“优秀校长”称号,另有多名教师因其在教学中的突出表现受到表彰,成为全区师生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质量提升,精益求精

1.强化监测,优化数据分析。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全年我校共组织了八次教学质量监测。监测后进行了全校、年级和教师个人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50项教学问题,并提出了40条改进措施,这些分析与建议有效指导了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2.规范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学校强化了教学计划、教案设计、作业批改等环节的管理,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高效性与科学性。本学年,共进行了6次教学常规检查,实施了定期巡课方案,全年累计巡课280次,涵盖了全校各学科教师。此外,还组织了两次“双减”与课后服务问卷调查,学生满意率分别为91%和89%。在作业批改方面,评选了12例创新作业,鼓励教师探索更加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德育建设,立德树人

1.师德建设,榜样作用。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从敬业精神、工作纪律等6个方面全面推进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法律法规学习、反面警示教育和典型引领等方式,帮助教职工规范行为、增强师德修养。教师群体展现出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良好风貌,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微信群沟通等方式,增强了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做了大量努力,但仍有个别家长未能充分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沟通不畅、教育理念不一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计划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平台,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五)师资培养,内外兼修

1.注重外培引智,内研促提升。本年度,共派出15名教师参加了市级、省级及全国性的教学培训,培训后,教师们将所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带回学校,开展了多次教学分享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校内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校内教研活动也愈加规范,全年举办了45节公开课和21次听评课活动,教师参与率达到98%。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实施青蓝工程,促进共同成长。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启动了“青蓝工程”,8对师徒签署了协议,通过联合备课、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课堂满意度从年初的81%提升至88%,显示出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显著进步。

(六)安全管理,守护校园

1.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消防与宿舍安全。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本年度,共组织4次消防安全培训、2次安全逃生演练,1200人次参与。每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并整改53处问题,整改率100%。强化宿舍安全管理,夜间巡查发现并处理3起违规用电行为,完善宿舍管理制度,确保住宿安全。

2.食品安全,保障师生健康。加强日常监管,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每日食品安全检查,每周卫生及食材质量排查,每月召开食品安全调度会。同时落实校长陪餐、家长陪餐制度,广泛收集反馈,确保餐饮质量。本年度共召开5次现场办公会,与配餐企业就食品安全、菜品质量等问题沟通交流,并进行了3次实地检查,重点关注企业的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和食材来源,督促整改提升。组织2次师生满意度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800份,满意度达95%。

(七)特色办学,品牌建设

1.课后服务创特色,素质培养提水平。为了贯彻“双减”政策,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了包括创客、桌式足球等12种特色课程,参与学生比例达到98%,家长满意率超过95%。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组织竞赛拓视野,斩获佳绩显实力。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斩获优异成绩: 在2024年国家知识版图竞赛中,46名学生获一等奖,39人获二等奖,22人获三等奖,洪雷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朱宸锐获得安徽赛区一等奖;蚌埠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黄曦诺的《叩问苍穹》获得电脑绘画二等奖;在“少年蚌埠”行动系列比赛中,积极组织学校参加了桌式足球、手球、国际象棋、铅球等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寒假“智慧阅读伴成长”活动中:阅读素养测评二等奖1人,阅读笔记记录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汉字书写测评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阅读创作三等奖3人。  

二、2025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工作思路:创新引领,协同发展,打造教育强区新引擎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我区教育强区战略要求,结合我校跨区域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2025年,蚌埠七中将重点推动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资源共享,助力我区成为教育强区。

(二)目标任务:提升质量,推动协同发展,助力教育强区

1.党建引领发展,夯实育人根基。一是强化党组织领导,推进校长负责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落地生根。二是深化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师生思想觉悟,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全面落实。四是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党组织影响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建品牌。

2.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提高中考成绩,强化学生的学科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谋划特色校本课程,推动创新与实践相融合。三是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及艺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3.促进集团化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完善集团内学校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教师、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协同合作,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二是构建区域教育生态圈,通过跨校协作,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与优化,强化集团内外合作的效能。

4.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一是建立跨区域的师资培训平台,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法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与校际交流,推动学校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具体措施

1.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党组织领导,推进校长负责制。二是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组织对学校发展的全面领导深化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实施党员教师示范岗制度,鼓励党员教师带头担当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

2.深化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专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二是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体教师队伍提升。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师生思想觉悟。一是深化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员思想政治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二是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强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开展班会、讲座等形式的思想教育。三是推动党团一体化工作,增强团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一是利用红色资源,结合实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活动,增强师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二是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如微党课、党员志愿服务、教育论坛等,提高党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是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智慧党建,提升党建工作的可操作性与互动性,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日常管理深度融合。

5.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组织定期的“创新课题挑战赛”,通过让学生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学业成绩较弱的学生,开设“学科提升课”,通过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与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理状态。

6.完善集团化管理,增强协同效应。一是在集团校的统一管理框架下,享有清晰的职责划分与资源配置,确保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借助集团校的管理制度与经验提升办学质量。二是通过集团内的跨校教学研讨机制,我校教师可以定期参与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借助集团总校的教学经验与资源推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优化。

7.推进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一是定期参与集团内的跨校教师培训活动,深入学习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育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借此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定期邀请集团总校、成员校的名师及教学骨干,进行教学示范指导与经验分享,促进集团内教师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三是参加集团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管理培训课程,提升课堂管理能力和学生沟通技巧,增强教学效果与师生互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