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04 16:10 来源:禹会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区第十六届人大

六次会议文件2


政府工作报告

——20151226日在禹会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陈建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跨越赶超,“十二五”实现圆满收官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区政协关心帮助下,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增后劲、惠民生,着力为我市重返第一方阵构建战略支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完成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9.29亿元,增长12.15%。财政收入13.3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收入8.77亿元,增长17.19%。固定资产投资114.3亿元,增长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增长13%。进出口总额8.28亿美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3元、11113元,均增长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调结构、促转型,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实现稳增长

新型工业持续壮大。坚持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集聚,工业化率超过70%,工业贡献率达77.4%,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安银金融机具、三一重工装备制造、冠宜型材等项目加快推进,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中粮、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丰原、八一等企业提质创优步伐加快,中粮生化BBCA牌柠檬酸、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入围首批安徽工业精品,丰原集团、涂山制药荣获“安徽省卓越绩效奖”,丰原集团、八一化工荣获安徽民营企业百强称号,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跻身全省首批行业技术中心,通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跃升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激发新活力,安徽中晶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录新三板,汇能动力、新源热电、奥特机械、行星机械等7家企业正在进行新三板挂牌前期准备工作,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上市后备企业梯队。以4家重点化工企业为代表的退市进园工作全面启动,在全市率先完成规划选址。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马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总投资4亿元的淮河黄苏段堤防加固工程完成规划。总投资近1亿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与蚌埠中环水务合作建设,在全省首创安全饮水建设管理PPP新模式。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对接顺利,天河农业旅游嘉年华项目正在进行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造林,完成造林3500余亩,超额完成市下达植树造林任务。扎实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外业测绘13.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92%。新增流转土地4000亩,全区累计流转面积达5.6万亩,占承包经营面积的52%。禹会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成功升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量11.36万吨,实现“十一连增”。

第三产业集聚升级。总投资10亿元的金域蓝湾、总投资6亿元的荣盛时代广场、总投资5亿元的银河中心、总投资2.2亿元的万象新天商业综合体全面建设,高端商贸资源进一步集聚。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占地8.8万平方米的蚌埠新港二期工程配套区投入使用,开创蚌埠港集装箱运营新局面。积极打造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总投资10亿元的保通数据科技卫星通信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蚌埠巨人智慧科技智能项目完成公司注册,中通智慧校园系统率先投入使用。禹王宫修缮工程规划方案正式获批,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二期项目进行新规划、新组合,禾泉农庄景区提升扩建项目进展顺利,蚌埠闸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完工,城市西部片区旅游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总投资超10亿元的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新校开工建设,北师大附属学校二期工程主体封顶,蚌埠二中禹会实验学校正式挂牌,城市教育资源高地初具规模。

(二)打基础、强支撑, 在强化要素保障中激发内生动力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市外亿元以上到位资金达58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亿美元,增长24%。持续开展招大引强,总投资超5亿元的中润机器人生产基地、总投资2亿元的齐星立体停车设备、总投资2亿元的东莞雅士电子产品加工制造等14个重点在谈项目深入对接;总投资5亿元的大连尚能风电等17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待建,计划总投资超70亿元。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谋划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2个,6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纳入省、市规划盘子,为“十三五”发展积蓄充足的项目。

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禹会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路灯等配套工程相续完成。新能源成套装备制造、安宇乳胶二期、燃气组合站等项目陆续开工,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马城开发建设方案编制完成,总投资5亿元的新型环保材料制品设备及制品生产基地项目启动报批,总投资2.5亿元的方圆机电火箭弹项目正在选址。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2亿元的六六房车生产制造基地完成注册,玻璃微珠新材料等重点在谈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建成厂房面积8.13万平方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

融资能力显著增强。棚户区改造项目新获国开行授信贷款35.05亿元,放款14.07亿元,均居全市第一。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农行2.2亿元贷款已获农总行批复,首批贷款1.1亿元投入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新渠道,与徽商银行共同设立禹发一号城镇化基金,募资规模达6.67亿元。积极申报国家资本金补助项目,纺织厂南宿舍棚户区、马城自来水厂等项目纳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实化学、中旭建设、亚源印染等3户企业纳入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库。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额突破6000万,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资金保障。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和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5亿元,增长25%,产值和增幅均居全市前列。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4亿元,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完成的“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推荐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粮生物“高产赖氨酸菌种研发”等4个项目获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入选省“特支计划”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人、省第四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4人,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补助6项,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加快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新增发明专利申请660件,发明专利授权130件,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强功能、优环境,在规范管理中显著提升城市品质

旧城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完成大建设投资27.8亿元,征迁面积75万㎡,交付净地面积4900亩,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2%150%169%;第一人民医院扩建、滨河西片区5#地块、老贯徐安置房三期等26个征迁项目如期完工,柴油机棚户区B区、原玻璃厂宿舍、公交公司宿舍棚户区、张公山一村棚户区、张公山公园两侧区域等9个项目正加快实施。完成棚户区(城中村)征迁面积57m2,占目标任务的102%。滨河西片区12#地块、禹都新天地、老贯徐安置房二期、纺南等4个项目相继开工,累计开工安置房面积62m2,安置房竣工面积42m2,回迁安置2500户,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60%210%100%。征迁、拆迁、安置及大建设工作,在全市居于前列。

马城新区建设有序推进。206国道改造提升项目开工建设,马孝路改造工程、庙前-广德道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11条乡村道路改造项目正在施工,马城自来水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马城快速公交枢纽项目完成土地征迁。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对全局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项目落户新区,总投资8.5亿元的马城新区安置房项目即将开始土地报征,总投资2亿元的大连中嘉锆质新材料、总投资3亿元的金华新宇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进入前期准备工作,总投资2.5亿元的马城货运码头即将动工,总投资12亿元年产12万平方米PC板新型住宅产业化基地项目进展顺利,马城新区呈现基础设施全面铺开、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产城融合不断加快的景象。

城乡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17项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区段县级领导包保制度,进“九城同创”工作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经营性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金厦花园菜市场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完成,主次干道门头店招整治基本到位。累计投入5000余万,改造老旧小区85个,拆除违建近7.34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厕17座,安装路灯近300盏、楼道灯16000余盏。城乡环境同创工作稳步开展。淮河河道及周边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清运堆沙场31110万立方米,依法拆除采砂船78艘、非法小码头22座。建立大洪山林场非法采石综合治理联动机制,非法盗采行为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对创城工作满意度逐步提升。

(四)惠民生、促和谐,在统筹兼顾中全面推进社会事业

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圆满完成27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67亿元。全区新增就业岗位8287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157人,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7%145%;接收退休人员3.8万人,服务率达100%;提前完成全年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任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06万人,其中享受待遇1.7万人,参保缴费率达到100%。加大救助力度,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各类补助标准稳步提高。投入救助资金4420多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3.69万人次。发放租赁补贴金近300万元,在保租赁补贴705户,受益群众达1564人。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基层医改,取消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认真开展国计生家庭养老照护试点工作, 圆满通过省卫生应急示范区考核验收,长青乡顺利通过省卫生乡镇检查验收工作。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再次获得省优秀等次,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一批民生工程加速推进,投资2000余万的马城地区学校改薄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张湾小学教学楼启动建设,梅姚小学、塘底小学、花郢小学教学楼开工建设。总投资4.4亿元的第一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民政家园项目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秸秆禁烧再次实现“零火点”。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持续巩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不断推进,市场监管、消防、审计、统计、工会、档案、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信访案件化解攻坚活动,省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100%,市交办信访积案化解90%,实现了信访积案“清仓见底”。深入汲取天津港“8.12”事故、芜湖“10.10餐馆液化气爆炸事故教训,重点强化危险化学品监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生产态势保持平稳。深入开展平安禹会创建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刑事发案同比下降6.9%,群众安全感达到95.47%,公安开展的双提升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以张公山一村为代表的老旧小区征迁、以天润化工周边区域为代表的化工周边棚户区改造、为张公山二村为代表的老旧小区环境改善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全面整改。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组建住建交通委、教育体育局、商务外事局、卫生计生委。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减行政审批(备案)事项3项,向社会公布586项权力清单。扎实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圆满完成9个社区换届工作。公务用车改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共42件,区政协提案69件。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工作,查办巡视组移交的群众信访件68件,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旗帜鲜明反四风,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2人,有的被移送司法机关,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

2015年,是禹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由此回顾五年的历程,“十二五”的五年是禹会区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实现重要转折的五年,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勇拼搏的五年。

这五年是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显著跃升的五年。“十二五”以来,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底,全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2.57亿元增加到179.29亿元,年均增长12.15%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7亿元,年均增长23.7%;固定资产投资114.3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400亿元,年均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68户增加到8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3.5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这五年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全区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粮食实现连续11年增产,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保持19%以上的速度,战略性产业保持12.7%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4%以上。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11亿美元,年均增长22.6%;服务业增加值从21.7亿元增加到38.5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先后实施了森禾花卉、冠宜箱包、安财商学院、北师大附属学校、小微产业园等一批在全市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玻璃工业设计院、丰原集团做大做强,丰原集团巴西淀粉糖、匈牙利有机酸、阿根廷农产品深加工、泰国柠檬酸等项目全面实施,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功并购德国光伏企业阿旺西斯公司,综合建材一体化项目深入推进。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粮生化、丰原集团继续蝉联全省百强企业。佳先股份、中晶技术等2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中旭建设、奥特机械等七家企业在上市准备中。2013年获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2014年被命名为全市唯一一家首批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区。

这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总体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的五年。成功完成区划调整,接管马城镇和涂山风景区,行政城区总面积达31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以合百大禹会店、欧尚超市、金域名城金街口为中心的商业圈初步形成。以花博园、蚌埠闸湿地公园一期、禾泉农庄、涂山风景区上山道路提升改造、禹王宫修缮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为代表的环天河旅游带初见雏形。以北师大附属学校、安财商学院、蚌埠二中禹会实验学校为标志的城市西部教育提升工程扬帆起航。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以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改造等硬件建设为代表的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水平全面提高。以金域名城、御湖观澜世家、荣盛锦绣香堤、信地潜龙湾、和顺第九街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生活小区全面提升城区品位。以滨河西片区、钓鱼台、酒精厂等为代表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陈旧的城区面貌。以206国道、马孝路改造工程、马城自来水厂、马城快速公交枢纽、马城新区安置房等项目为代表的马城新区建设全面铺开。以禹会工业集中区拓展、马城工业园区筹备、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为基础的禹会工业布局展开新篇章。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的五年。十二五”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441.7亿元,年均增长20.8%。共实施和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32个,累计完成拆迁2.05万户,拆迁面积约224.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近106.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5750多户;实施市级大建设项目52个,累计完成投资49.7亿元。投入1600万元深入推进生态宗洼、文化冯嘴等一批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完成102个小区的综合整治,老旧小区环境卫生实现环卫全接管,投入2亿元新增街头游园、城中绿地20余处,投入2.5亿元对张公湖、八里沟、席家沟等城市水体进行治理,投入5000余万完成95个小区的美化亮化和52条小街小巷的维修改造。依托优势资源构筑产学研平台,实现产学研转化56项,搭建建投、禹发、禹泰等融资平台,争取各类资金57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5%,组建国家、省级研发中心14个,2013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荣获“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称号。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1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达11%。教育均衡与教育品牌协调发展,累计投入8.8亿元,改造40所学校,年均投入2500万元实施“均衡发展、教育展翅”工程,全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稳定在86%以上。公共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其中长青乡宗洼村列入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单位。大禹文化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禹墟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花鼓灯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验收,冯嘴村花鼓灯传习所被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称号,禹会花鼓灯艺术教育基地和特色学校揭牌,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荣获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称号。先后荣获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区、“2012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这五年是各项改革持续推进,政府法治更加完善的五年。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推行重点工作定期调度通报、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等制度,出台规范了一系列的政府采购、财政审批、审计监督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整治要求,完成办公用房制度改革和公车改革,车辆运维费用节支率达14%。完成工商体制改革、卫生计生改革和部分部门的职能调整工作,政府工作体制更加顺畅。完成社区体制改革,实现社区工作扁平化。完成医疗体制改革,提升全区医疗保障水平。完成环卫体制改革,小区清扫保洁覆盖率达100%。完成审批制度改革,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承接市级下放权力35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农业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5.2万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招投标、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等百姓关注的重点领域信息2.53万条,实现应公开尽公开。畅通政民沟通新渠道,全面推广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累计办理各类热线事项1.5万件。

各位代表!

2015年的工作成绩及“十二五”规划任务全面完成,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禹会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向解放军官兵、武警指战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向参与、支持、关心禹会发展的广大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工作刚刚起步,工业经济集聚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行业龙头、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偏少,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更为迫切。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服务业比重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等改善民生问题,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完全到位,一些部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作风不实、执行落实不力,少数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四风”、“不严不实”问题时有体现。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十三五”扬帆奋进新征程

十三五”期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优势,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被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引江济淮工程已获国务院批准的机遇,将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并对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是《蚌埠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复,必将对我区完善规划布局、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旧城改造等方面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老工业区搬迁带来发展转型重组的挑战;同时如何做好马城和天涂新区建设及重大项目引进,加速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完善服务保障民生等问题亟待破题。为此,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发展新常态,加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正视问题、破解难题,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谱写禹会新篇章。

根据区委全委会通过的 《中共蚌埠市禹会区委关于制定蚌埠市禹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居全市第一方阵”总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开放带动和民生优先战略,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升级版,奋力抢占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建设好大美禹会、活力禹会、生态禹会、幸福禹会、平安禹会。

综合考虑,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形成,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全覆盖,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此,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立足现有,创新发展,完善新布局

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引领,紧抓禹会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重大机遇,留住、培育、扶持玻璃设计院、丰原集团等发展总部经济,支持中粮生化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禹会区高端装备业为主的工业集中区,城市西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马城新兴产业区、天涂旅游文化风景区等产业集群,构建多点支撑、多级发展、产城一体、功能完善的发展布局。着力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和新型现代服务业,优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谋划智慧产业、建立新材料产业力争将禹会区打造成为皖北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区域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创新驱动的先行区,显现禹会“百业兴旺、璀璨卓越”的新布局。

(二)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构建新格局

以蚌埠市“363”框架为引领,优化“122”空间布局,加快打造以涂山路、东海大道、206国道为一线;涂山、天河、淮河景观为两翼;主城区、马城新区为核心的禹会新格局。紧抓退市进园契机,力争2018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十三五”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借助张公山、迎河、西部淮河岸线资源,重点打造张公山、朝阳路商住集聚区、大庆西部商贸物流区、东海大道政务商贸区等主城版块。围绕马城新区开发,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加快206道、东海大道等周边城中村改造,加强公交枢纽、码头、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宜居宜业的产城一体化全区副中心。依托天河、涂山、淮河景观带,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为契机,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美晨科技、蚌投集团、森禾现代科技、皖酒集团合作,谋划农业嘉年华、禹墟遗址公园和特色花卉产业园等项目,打造享誉省内外的大禹文博旅游胜地、天涂风景区原生态旅游度假地,构建禹会“青山碧水、繁花似锦”的新格局。

(三)生态为本,绿色发展,形成新体系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加快马城特色产业园、禹会工业园绿色型工业项目引进,形成绿色循环工业体系。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稳步推行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围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深化与国内一流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发挥森禾、禾泉等区域辐射作用,建成生态农业博览中心,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大洪山、涂山等景点的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植被覆绿工作,保护生态资源。依托天河、涂山生态等旅游资源,以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建设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为一体的绿色景观旅游体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加强天河等河湖水源保护,加强淮河岸线保护,开展河湖沿岸植树造林。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控目标任务将我区打造成为绿色经济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可持续发展样板区和都市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区,形成禹会“钟灵毓秀、土沃泉甘”的新体系。

(四)重点突破,开发开放,深化新合作

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经济圈扩容机遇,聚集资源,大力支持玻璃设计工业研究院、丰原等企业壮大总部经济,带动禹会对外开发,带给禹会新的产业机遇、带动禹会企业集聚发展。积极学习借鉴上海浦东等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完善行政体制改革,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政策保障。借助丰原、集团玻璃设计院走出去的良好示范效应,支持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走出国门,输出人才、技术、设备。引进海外先进项目资源,实现多赢。以蚌埠(皖北)物流保税区建设为契机,依托新港物流园,整合优化物流资源和物流网络,支持中粮生化“我买网”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谋划建设禹会跨境电商物流园,形成皖北国际快件及跨境电商货物集散转运中心。以国家级大禹文化产业园为平台,引进具有商务休闲、文化集聚的高端旅游品牌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禹会“合力纵横、通达五洲”的新合作,体现“禹立潮头、会通四海”的禹会精神。

(五)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普惠新民生

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坚持社会投入和政府投入并举,不断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切实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培育壮大社会服务产业,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继续开展“均衡发展教育展翅工程”,全面优化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水平。打造以蚌埠二中禹会实验学校、北师大附属学校、安财商学院为中心的西部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实现基础教育优势资源共享。加快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区疾控中心、马城中心卫生院等项目建设,构建完善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善禹会体育建设中心、“三馆一站”建设,打造“三十分钟文化圈”。大力推广足球运动,培养全民健身习惯。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居民法制意识。力争2020年,完全建成覆盖城乡、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让小康社会福祉普惠禹会,体现“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新民生。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打基础之年,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这些目标兼顾新常态,体现了稳中求进。

 

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服务为先,加快企业退市进园。今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同意《蚌埠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0年)》。2016年,禹会区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统筹兼顾、加快进度,确定企业搬迁改造计划,实现搬活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区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针对计划搬迁的37家企业做好指导,制定针对性的搬迁计划。对搬迁时间顺序、搬迁规模、投资额度、亟需解决问题建立台账制度,并对问题逐一调度、逐一解决。启动4家重点化工企业整体搬迁工作,其他搬迁企业采取“一厂一策、分类实施”的办法,灵活采取留区新建、战略重组、支持上市、异地迁建、改制关停等多种方式,在搬迁改造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壮大。

注重招大引强,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基地。大力推动丰原化工装备制造项目落地,促进三一重工装备制造建成,支持通达汽车零部件、江淮车轮等企业技术升级。快对接总投资2亿元的齐星铁塔智能停车设备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泰信工程机械整机制造等重大在谈项目;争取总投资2亿元的六六房车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新能源成套装备制造、总投资9500万美元的新型环保材料纸杯机械及制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以天一锅炉、晶菱机床等企业为载体,引进大企业、新技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盘活一些老资源,实施资产重组,促进企业转型。三是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我区企业。充分发挥佳先化工、中晶光等重点企业上市示范作用,做好汇能动力、新源热电、奥特机械、中旭建设、禾泉农庄、丰原食品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联络服务,在全区形成申报一批、辅导一批、改制一批、培育一批的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四是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安宇乳胶二期、大连尚能风电、方圆机电火箭弹、中润机器人、丰原食品等一系列项目开工建设,对我区经济发展形成重要支撑。

促进调转促工作,加大资金政策保障力度,一是在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业污染区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同时,依靠自身融资,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与银行合作,做好资金保证工作。二是政策上,帮助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财税、土地等各项优惠政策。三是谋划区内扶持政策,以禹会区《关于聚焦工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建立禹会区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基金,支持和引进企业发展。

夯实基础,强化平台建设要素。坚持抓大引强,继续完善各平台的要素配备,完善基础,体现园区优势,注重平台发展特点,更加明确三个平台的发展方向。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推动东莞雅士电子项目、玻璃微珠项目建设。以“培育特色,突出装备”为理念,大力发展禹会工业园,推进豪士达纸杯机械及制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以“绿色建材、绿色食品”为理念,加快建设马城产业园,重点培育和发展绿色建材硅基材料及优势传统产业,争取大连中嘉锆质新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二)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新型现代服务业。利用金域蓝湾、粮食一库、上海栈等旧城改造项目,打造淮河西路与朝阳路商业组团;借助观澜·御湖世家、欧尚超市、张公山公园景区等资源,打造东海大道与朝阳路商业组团;依托荣盛·西湖观邸、冠宜国际,打造朝阳路与燕山路商业组团,将朝阳路沿线打造成集商业旅游、高端住宅等融为一体的新型城市聚集区。促进中通国华与保利的合作,推动巨人智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民政园项目开工建设,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升级。

全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发挥新港一期运营优势,促成皖北集装箱物流中心和淮河黄金水运中心加快建设,做大航运服务业。二是加快新港物流二期项目建设,聚集一批大型快递业,谋划境外电商和“互联网+”企业入园。将大庆沿淮区域打造成交易配送、河海联运、商贸旅游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高效、立体联动的临港特色物流板块。三是加快推动禹通物流和中宏码头项目建设,做大生产型物流和生活型物流服务规模。

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依托国家级大禹文化产业园的优势,谋划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项目,积极对接保利、美晨科技等国内大企业,推动天河、涂山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黄柏郢大屠杀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禾泉农庄整体水平、完成禹王宫修缮工程、花鼓灯生态村核心区项目建设。重点开发涂山风景区、黑虎山公园天河风景区沿山道路建设项目,谋划禹墟遗址公园,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森禾二期展现新亮点,赋予新内容,得到新提升。积极推动皖北旅游集散地建设。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旅游业+”行动计划,构建跨行业、多业态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工作。要继续推进马城新区和涂山风景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以提升改造“八小工程”为重点,编制完成全区小型水利提升改造分年度实施方案,开展石巷、洪集、黑虎山三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施工。争取上级水利项目资金,做好独山河小流域和孔津湖洼地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投资4亿元的淮河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做好辖区沿河沿湖、水利工程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生产、发展的环境。

做强城市现代农业。围绕天河周边,培育特色板块农业。推进与上海光明米业集团合作的占地面积达3-5万亩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农业旅游嘉年华项目。支持天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孔津湖农业示范园,做出样板、做出特色、做成带动农业发展的引擎。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城边农业做成产城一体的新亮点。

(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旧城改造进度。2016年旧城改造力争完成征迁面积5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3000亩,安置房建设3000套,安置房竣工3600套,回迁安置1678户。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计划投资3.5亿元,完成张公山一村、张公山四村、张公山公园北门等棚户区和老贯徐、滨河西片区6号地块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积极将化工企业周边八里桥棚户区和王岗棚户区列为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早日列入征迁计划。大建设投资总额预计达到25亿元,完成15个项目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一是推动城镇规划编制和依法实施,开展“多规合一”试点。二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总投资2亿元的206国道项目、总投资1亿元马城自来水厂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的马城快速公交枢纽项目、昆仑燃气管道铺设项目、农村垃圾处理中心项目、马城镇二级医院项目、马城农民新村项目、村级活动场所和马城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三是持续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村庄整治建设同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致富带头人作用,鼓励支持他们引导农民在建设新家园中创造新家业。

加强社区提升改造,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一是加紧推进老旧小区整建工程。力争完成89个老旧小区的基本整建,完成路面硬化约13万平方米,绿化补植3.3万平方米,更换下水道70千米,更换窨井5000座。二是加速推进背街小巷、广场游园的绿化和亮化。完成9条区管街巷破损路面、路牙石、窨井等基础设施维修,维修盲道15000米,对江淮路、大庆一路缺失绿化进行补植;新增街头游园2个。三是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手段,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全面整合社区室内群众性活动场所和公共资源,更换维修健身器材300件。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智慧社区。通过提升改造,让社区路更平、草更绿、灯更亮、水更通、厕更净,在老旧小区注入物业,环境焕然一新的同时,激发市民参与创城的积极性,推动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区创城工作勇居一流。

(五)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加强淮河周边非法沙场、非法小码头的打击力度,保护河道地貌和生态环境;加大天河周边的退耕还林、退网还湖、退耕还湿力度,提高水质达标率;沿天河、淮河等主要河流两侧植树造林,构建沿河生态廊道;加强涂山、黑虎山、大洪山的森林资源保护,确保完成2800亩的植树造林计划;推进重大、重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争取总投资1.5亿元的席家沟和天河整治工程完工,总投资5000万元的大庆路桥西湿地公园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水源、林地、绿地、湿地等资源保护,新增城市园林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25万平方米。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推行全区全年全面秸秆禁烧,坚持道路扬尘、建筑工地带土、餐饮油烟直排整治工作常态化,依法拆除改造不达标燃煤小锅炉,全面减轻扬尘污染和噪声污染。PM10浓度下降到88微克/立方米以下的水准。重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席家沟、八里沟水质,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加强供水全过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淮河、天河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和规范淡水养殖,严格入河排污管理。禹会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完全达标运行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一是结合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以农村道路保洁、家前屋后绿化美化、生活垃圾集中转运清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全面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张湾奶牛场、荒白山奶牛场等养殖场和天一锅炉厂等再生能源企业联系合作,促进秸秆饲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三是全面做好田间管理,清沟利渠,科学种植,科学施肥,培养农民良好健康的生活新方式。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深入实施27项民生工程,继续保持民生投入高于财政增长,让禹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加强考核管理,提高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水平。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保险人员应保尽保,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就业、力争新增实名制就业7000人。积极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力争完成小额担保贷款发放1200万元。完成公厕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动“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依法维权。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全面推进“一村一警”。加强改进信访工作,推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特别是将抓好化工区域、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开展经常性的重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加强应急平台和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做好全区幼儿园建设提升发展规划,加快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步伐,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能力。动工建设蚌埠二中禹会实验学校,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二期工程建成,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一期)建成实现招生,继续提高农村学校改薄工作和支教工作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均衡教育惠及每个孩子。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繁荣体育事业,全力备战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具有现代特色的蚌埠民政园项目开工,备受关注的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建成。加快禹会区疾控中心搬迁,启动马城中心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搬迁孝仪医院、长青乡卫生院和涂山风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工作,抓好双拥优抚安置,认真做好征兵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统筹做好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侨务、统计、审计、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等工作。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法律和工作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扎实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及时化解难题,尽力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行政诉讼案件的办理程序,提高行政应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加快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不断完善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前台办理,认真提升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继续做好政风行风热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人民来信的办理工作。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快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坚持从严治政,把“三严三实”的要求落实到每项政府行为中,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系统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细化措施、强化教育,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

各位代表,伟大的中国梦催人奋进,十三五规划画卷已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任在肩。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岁末年初,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禹会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冲刺第一方阵,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禹会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