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蚌埠市禹会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16 09:00 来源:禹会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关于蚌埠市禹会区201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19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 月16日在禹会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晓明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禹会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五大发展”为总抓手,切实做好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征开始显现,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全面完成了年初各项预定目标任务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7.8亿美元,增长5.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均增长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一)项目建设厚积薄发,有效投入实现新增长

抓推进,建设大项目。全年推进重点项目114个。新开工聚乳酸纤维产业化等重大项目30个,投资规模达212亿元;竣工项目11个,累计实现投资76亿元。丰原集团建成世界首条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鸿路钢构蚌埠制造基地、工驰专用车制造项目实现当年规划、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体现了全区上下狠抓项目落实的“禹会速度”

投入2500万元推进禹会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土地挂牌,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即将开工建设。为马城安置房、玻璃设计院等项目和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逾6000万元,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561亿元。

重点在谈项目22个,聚达柔性触摸屏等项目顺利签约落地。

(二)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升级发展迈出新步伐

工业强区建设蹄疾步稳。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2.6%。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强区,全市唯一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县区。玻璃设计院超薄玻璃制造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新增战新兴企业8家,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49%以上。获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助推蚌埠市跻身全国军民融合产业集聚集群特色城市行列。

服务业建设实现提升。新增志远航运等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蚌埠新港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稳步发展,蚌埠港二类水运口岸项目工程建设完工,淮河流域首个二类水运口岸即将投入使用提速打造禹会区域旅游升级版,蚌埠闸-黑牛嘴水生态园正式对外开放,禹会区文创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马城镇被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石巷村获得省级优秀旅游乡镇(示范村)称号。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启动编制《禹会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000余亩。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9家、家庭农场66家,有效缓解了农业“小规模与大发展”、“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规划先行,加速转型升级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窗口期”,高站位、高标准编制《蚌埠市西部城市更新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厘清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后,填补产业空白和区域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一手抓战新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丰原集团、中粮生化等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部分跨行政区异地迁建项目建成投产,天润化工、八一化工等项目开工建设,退市进园步伐不断加快。

(三)创新驱动加速发力,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创新平台不断丰富。玻璃设计院创建“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丰原集团创建聚乳酸新材料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成为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唯一省级制造业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创新能力,兴能环保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院士工作站。

创新载体不断增加。加强与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合作,推动禹会区双创中心高标准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7.52%。晶菱机床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佳先助剂等3家企业获“安徽省2018年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立项。全年净增有效发明专利300件。

(四)重点改革活力迸发,改革攻坚扎实有力

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积极践行“三个一切”理念,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禹会区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常态化推进“行走企业”、“千干扶千企”行动,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成立区帮办服务中心,实施招商项目全程代办制度。深化“放管服”,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办件率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均达100%,位居全市第一。推进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积极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日以内;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办理各种证照7000余件。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企业办理行政许可审批电子化,推进电价改革,切实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汇能动力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中粮生化82亿元定向增发获批待发。

启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实施“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无校籍管理等改革举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五)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生态水平持续提升

老城区综合功能持续提升。禹会区小街小巷改造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二麻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安置房开工1800余套,竣工2400余套,交付安置7300余套。深入推进“十城同创”,两治三改工作成效显著,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辖区市容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加强生态保护。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贡献。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和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各项工作,全面禁止非法采砂,严厉打击非法采石,大洪山区域生态修复完成封山育林,覆土覆绿1300余亩。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马城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完成改厕2100余户,实施白衣等10个村的污水处理项目,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六)社会事业有序推进,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新增就业78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50个。全力推进社保全覆盖,参保缴费3.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成功创建国家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二中禹会实验学校一期小学部投入使用;完成朱村小学等12所农村学校改薄工作;加快推进秀水实验学校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程,挂牌成立28个区级“三名”工作室。十中女子足球队蝉联省运会冠军,蚌埠七中等学校中考成绩连续提升,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高考本科达线率96%。

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有效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禹会区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封顶,医疗资源配置逐步合理均衡。

其他工作欣欣向荣。禹会区体育公园、禹会区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涂山黑虎山国家级登山步道实验段建成,成功举办首届登山节。加强应急体系、队伍、预案建设,全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严格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一切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双拥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全面加强;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消防、档案等工作不断提升。

201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健康平稳的态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仍需提升,一二三产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二是项目支撑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待开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乡村振兴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9年是禹会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立足良好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增量提质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六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农业、民生、环保等领域扩投资、补短板的力度,必将释放积极信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0条”等政策,对经济发展拉动效应持续显现,特别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正式获批,自主创新、“三重一创”等一系列国家和省级战略平台在我市叠加。硅基、生物基“双轮驱动”持续发力,“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建设不断提速,这些都将为我区在新时代推动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19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统筹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落实“六稳”工作总要求,打好攻坚战,持续协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

——财政收入增长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进出口总额实现8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城镇调查失业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国家要求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201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是:

(一)抢抓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落实规划发展思路。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升国家战略机遇,对接蚌埠“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中心城市、内河主要港口枢纽”新定位,完善实施《蚌埠市西部城市更新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规划》,深度落实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加强与高新区的深度合作,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抢抓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品牌效应和政策机遇,加快编制完成军民融合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力保障军民融合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落实《禹会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形成重点项目清单,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打造创新创业亮点。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十强”、“三十佳”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丰原集团产值突破百亿元。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积极推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西交大苏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同我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强新三板后备企业库培育,促进中小企业做优做强,打造禹会品牌。

(二)加速升级,促进经济能级增长

做大做强战新产业集聚。着力打造“一区、一地、一园”战新产业“三角支撑”。推动民丰纺织、亚源印染等传统纺织企业与聚乳酸纺织新材料融合发展,加快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聚,打造蚌埠市发展硅基生物基千亿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全力提升鸿路钢构制造基地、建华建材等企业水平,加快打造皖北绿色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为抓手,发挥与方圆机电、40、41所等单位军地交流优势,着力打造100万平方米的军民融合产业园。

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全力服务西部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推进中粮生化等5家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工程,促进产品、企业、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工驰专用车二期、液晶显示器等项目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蚌埠新港做大做强,加快二类水运口岸验收进度和肉类指定查验场、粮食指定口岸建设进度,开通蚌埠至扬州(淮安)水运外贸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水运集装箱吞吐量3.5万标箱,持续壮大枢纽经济,实现“以港兴区”。加快推进蚌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蚌柴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编制上、下洪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景观设计,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持续推动禾泉农创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生态农业生产。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深入开展项目质量提升行动,加大项目建设、项目谋划、促进民间投资等方面工作力度,扎实推进西安交大产学研基地、南京紫光云139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谋划重大项目规模突破600亿元

(三)优化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提升禹会宜居水平。启动铁路遗址公园和张公山北公园项目建设,推进滨河西片区土地整体开发,努力打造蚌埠后花园。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G3高速出口项目建成,保障G345国道项目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全面建成马城污水处理厂,实现中心村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黄郢等7个村场供水管网铺设,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建成交付马城新区、陈郢二期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吴湾路周边等6个安置房项目。完成蓝鲸小区等13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统筹推进“十城同创”。积极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持续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和小餐饮“明厨亮灶”工程,实现油烟净化设备及在线监测装置全覆盖。

)建管并重,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铁腕治霾。聚焦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蚌埠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蚌埠市喷涂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建筑施工扬尘管控、餐饮油烟整治、重污染企业退市入园等重点工作,对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治理。

推进重拳治水。坚决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更大力度开展淮河治沙、天河应急水源地保护等工作,持续抓好水源保护区网格化巡查监管,常态化推进迎河、八里沟等水系水面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管理,完善“一林一策”规划,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严格生态环境保护。

)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改革攻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证照分离、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打响“学在禹会”教育品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第一人民医院与马城卫生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四送一服”行走企业活动;严格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启用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为民服务、司法援助、信访接待等机构集中办公,优化提升一站式功能。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程通办。

(六)保障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办好各项民生事业。积极稳妥推进回迁安置,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继续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留守人群关爱服务,继续落实好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推进文化惠民全覆盖。深入开展平安禹会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社会治安地网工程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现“打击一个震慑一方”的政治效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打击违法采砂、采石,做好民爆物品整治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切实抓好外事、民族宗教、统计、档案、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

三、2019年禹会区重点项目安排情况

2019年禹会区重点项目安排的原则是聚焦“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等全面发展。初步安排重点项目139个,总投资规模68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7.85亿元。其中:

——续建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194.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类项目12个,总投资47.78亿元;服务业项目8个,总投资59.1亿元;社会事业类项目10个,总投资33.1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总投资16.84亿元;文化产业类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能源和新能源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4.75亿元;农林水利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9.74亿元。

——新开工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181.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79.35亿元;服务业项目10个,总投资27.65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6个,总投资39.1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8个,总投资8.387亿元;文化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26.5亿元。

——前期工作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311.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66.7亿元;服务业项目15个,总投资110.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8个,总投资23.5亿元;基础设施项目8个,总投资101.3亿元;文化产业项目1个,总投资4亿元;农林水利项目1个,总投资5亿元。

各位代表,禹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升级提速、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继续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奋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禹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继续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