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禹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既有承上启下的责任,更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为高标准做好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我委组织全区力量,迅速搭建起草班子,加强调查研究,吸纳相关文件精神,构建“1+10”规划体系,谋划了308个支撑项目,经过5轮征求意见、区政府专题会议、区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根据《中共禹会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形成了《禹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送审稿)》(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
二、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是全区“十四五”时期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基本遵循和总体谋划,是体现禹会实际、符合人民期盼、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主要由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布局与发展目标等8个篇章和持续挖掘前沿招商功能、优化服务保障机制等27个小节组成,共计2.3万余字,全面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的发展成果,分析了区域发展环境,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确定了工作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现将具体内容简要汇报如下:
第一篇章(共2节):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1节是发展基础,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提质等5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成果。
第2节是发展环境,从国际、国内形势,立足我区自身实际,3个方面分析,我区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第二篇章(共4节):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布局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战略机遇,借助自贸区先试先行,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奋力在构建禹会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好禹会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发展原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与区委建议保持一致。
总体布局是:“一带引领、三核支撑”。
注重“一带”牵引:指打造自贸区沿线高端商务集聚带(中粮大道-涂山路-东海大道),形成引领皖北的产业集聚带。
强化“三核”支撑:1.以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主阵地的轻型智造产业核。2.以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为依托的自贸区临港国际贸易核。3.以马城新型建材产业园为支撑的新型建材生产交易核。
建设“四个功能片区”:着力将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0万平方米标准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产业转移承载区;把退市进园10平方公里区域和自贸区港口建设成老工业区改造更新示范区;推动涂山、黑虎山等自然景观与禹会村遗址、老工业遗存、花鼓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打造成文旅融合试验区;将马城镇新型材料产业园打造成蚌淮一体化枢纽区,形成承载产业、活跃商业、连接蚌淮、辐射皖北,分工明确的蚌埠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成为蚌埠“两个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附图)
发展目标是:鉴于全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据省、市的指导意见和区委《建议》,紧紧围绕“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两大目标,我区“十四五”期间目标暂定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75%;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65%;
到202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000元、2850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100%;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占有面积等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我们根据市目标及时调整。
同时,展望了禹会区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与区委《建议》保持一致。
第三篇章:优化配置,推动优质资源加速集聚。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实施方案,充分学习长三角、粤港澳等先进地区的做法,主动加强对接,主动合作共建,开拓思路,提升效率,利用政策叠加优势,创新服务机制,强化资源保障,服务产业发展。共3节,分别是:持续挖掘前沿招商功能、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坚持发挥资本撬动作用。
第四篇章:创新驱动,建设产业转移优质承载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借力辖区内众多的科研院所、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等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做强创新引擎,夯实承载基础,集聚“十四五”胜利开局起步的源头活水。共4节,分别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夯实做优承载平台,推动产业延链强链,促进蚌淮一体化枢纽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
第五篇章:规划引领,倾力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坚持系统观念,全域统筹,开放引领,大力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坚决扛起老工业区改造更新的历史重任,加快蚌埠西部城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发展新能级,回应群众期盼。共4节,分别是:科学推动老城区综合开发、加快总部经济建设、打造淮河流域航运中心,提升城区通达水平,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第六篇章:生态优先,构建文旅融合试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三线一单”与各类专项规划衔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系统资源保护、开发,充分挖掘“自古一线两源头”等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名片。共3节,分别是:加强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皖北优质文旅中心、纵深推进乡村振兴。
第七篇章: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立足“当今科教医养游”的要求,着力加强对教育、医疗等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共4节,分别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建设、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其他社会事业。
第八篇章:优化保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以上率下写春秋”,主动担当作为,更好地履职尽责,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形成“五治融合党引领”的工作格局,蓄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共4节,分别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重大项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