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00CG022/202107-00088 信息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其他,其他,其他,DOC
内容分类: 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发布日期: 2021-07-08 09:48
发布机构: 禹会区文化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来源单位: 禹会区文化和旅游局 性: 有效
名  称: 安徽省旅游强县(市、区)评定标准(修订)
文  号: 词: 标准

安徽省旅游强县(市、区)评定标准(修订)

发布日期:2021-07-08 09:48信息来源:禹会区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

安徽省旅游强县(市、区)评定标准(修订)


一、评定范围

以县(市、区)行政区划为范围,评定重点为县(市、区)城区和乡村的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乡镇、旅游村、旅游企业、农家乐、旅游项目等。

二、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为1100分,其中加分项目100分,自查得分超过800分作为申报旅游强县的基本分。

三、评定标准

(一)基本条件

1.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年旅游总收入、年接待游客总数以及景区门票总收入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在全省位居县(市、区)前列。

2. 政府主导机制健全。旅游产业定位明确,扶持旅游政策落实,旅游专项资金到位,旅游管理机构健全,形成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

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成熟,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落实。

4. 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

5. 旅游服务水平较高。坚持依法治旅,注重旅游行风建设和旅游教育培训,旅游质量监管与执法机制健全,游客满意度高,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案件。

(二)必备条件

1. 县(市、区)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 县(市、区)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300万元;

3. 开发一批旅游景区,其中4A级旅游区2家(含2家,下同)以上;

4. 发展一批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其中亿元以上旅游项目或超亿元营收旅游骨干企业1家以上;县(市、区)域内国家和省旅游专项资金支持的旅游项目按期开工,并确保工程质量;

5. 建设一批住宿业设施,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以上,拥有旅行社5家以上;

6. 发展优秀旅游乡镇5家以上,县(市、区)所辖乡镇总数不足6个的县(区),优秀旅游乡镇数量应占乡镇总数的50%以上;

7. 积极创建全国、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发展一批旅游示范村;

8. 发展一批家庭旅馆、乡村酒店或农家乐,其中四、五星级农家乐10家以上;

9. 打造旅游线路2条(含跨境线路)以上,公路等级达二级以上,沿线环境优美,游步道生态环保、清洁卫生,标识标牌清晰准确,设置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

10. 连续二年县(市、区)域内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旅游投诉案件。

以上必备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少一项不予评定;满850分,即达旅游强县(市、区)标准。

四、评定方法

由县(市、区)政府向所属的省辖市政府申报,经所在省辖市政府初评合格后(省直管县除外),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省政府委托省旅游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省旅游局)等相关单位组织验收,达标者由省政府颁发“安徽省旅游强县(市、区)”标牌,并给予奖励。

五、有关说明

1. 本标准自2013年度实施,此前已经省政府批准的旅游强县和创建旅游强县先进单位须重新申报。

2. 本标准评定需要的有关旅游数据统计,依据国家旅游局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旅游统计基础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3.安徽省旅游强县(市、区)评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

4. 本标准由安徽省旅游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省旅游局)根据本标准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

六、各项目分类及分值

序 号

项目分类

最高得分

1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200

2

旅游产业定位与政府主导机制

150

3

旅游带动功能和综合效益

150

4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160

5

旅游接待服务与设施

150

6

旅游市场管理与人才培养

140

7

旅游安全

50

8

加分项目

100

合 计

 

1100

 

七、项目内容、评定依据及分值

序号

项目内容及评定依据

最高

得分

分档得分

自查得分

检查得分

1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200分)

 

 

 

 

1.1

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本县(市、区)GDP的比重

30

 

 

 

1.1.1

≥30%

 

30

 

 

1.1.2

20%-29%

 

20

 

 

1.1.3

10%-19%

 

15

 

 

1.2

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本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30

 

 

 

1.2.1

≥50%

 

30

 

 

1.2.2

40%-50%

 

20

 

 

1.2.3

30%-40%

 

15

 

 

1.3

年旅游业税收占县(市、区)财政收入的比重

30

 

 

 

1.3.1

≥20%

 

30

 

 

1.3.2

10%-19%

 

20

 

 

1.3.3

5%-9%

 

15

 

 

1.4

年接待游客人次

30

 

 

 

1.4.1

300万人次以上

 

30

 

 

1.4.2

200万人次以上

 

20

 

 

1.4.3

100万人次以上

 

15

 

 

1.5

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次

30

 

 

 

1.5.1

30万人次以上

 

30

 

 

1.5.2

20-30万人次

 

20

 

 

1.5.3

10-20万人次

 

15

 

 

1.6

拥有年接待游客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

20

 

 

 

1.6.1

超过100万人次的

 

20

 

 

1.6.2

50-100万人次的

 

10

 

 

1.6.3

30-50万人次的

 

5

 

 

1.7

全县(市、区)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

20

 

 

 

1.7.1

超过3000万元

 

20

 

 

1.7.2

2000-3000万元

 

15

 

 

1.7.3

1000-2000万元

 

10

 

 

1.8

游客人均花费

10

 

 

 

1.8.1

700元/人天以上

 

10

 

 

1.8.2

500元-700元/ 人天

 

5

 

 

2

旅游产业定位与政府主导机制(150分)

 

 

 

 

2.1

县(市、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定位

20

 

 

 

2.1.1

主导产业

 

20

 

 

2.1.2

支柱产业

 

15

 

 

2.1.3

重要产业

 

10

 

 

2.2

旅游业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0

 

 

 

2.3 

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且有效实施

30

 

 

 

2.3.1

制定了规划,并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30

 

 

2.3.2★

制定了规划并有效实施

 

20

 

 

2.4

建立旅游发展协调机构

20

 

 

 

2.4.1

成立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并有效运行

 

20

 

 

2.4.2

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

 

10

 

 

2.5

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

10

 

 

 

2.5.1

县(市、区)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

 

10

 

 

2.5.2

财政、建设、土地和环保等部门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

 

5

 

 

2.6

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30

 

 

 

2.6.1

县(市、区)政府每年核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含)以上

 

30

 

 

2.6.2

县(市、区)政府每年核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00-500万元

 

20

 

 

2.6.3★

县(市、区)政府每年核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

 

10

 

 

2.7

出色完成旅游行业各项工作任务,受到表彰

20

 

 

 

2.7.1

受到所属市政府表彰

 

20

 

 

2.7.2

受到所属市旅游局表彰

 

10

 

 

2.8

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满意度调查问卷

10

 

 

 

2.8.1

满意度达80%

 

10

 

 

2.8.2

满意度达60%

 

5

 

 

3

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150分)

 

 

 

 

3.1

城乡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数所占比重

20

 

 

 

3.1.1

≥20%

 

20

 

 

3.1.2

10%-19%

 

15

 

 

3.1.3

5%-9%

 

10

 

 

3.2

经旅游部门认可并纳入规范管理的家庭旅馆、乡村酒店(客栈)或农家乐等旅游经营户数量

20

 

 

 

3.2.1

200家以上

 

20

 

 

3.2.2

100-199家

 

15

 

 

3.3

经旅游部门批准的4星级农家乐数量

20

 

 

 

3.3.1

4星级(含)以上农家乐20家以上

 

20

 

 

3.3.2 ★

4星级(含)以上农家乐10—19家

 

10

 

 

3.4

经旅游部门批准的优秀旅游乡镇数量

20

 

 

 

3.4.1

优秀旅游乡镇8家以上

 

20

 

 

3.4.2★

优秀旅游乡镇5(含)—8家

 

10

 

 

3.5

积极创建全国、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发展一批旅游示范村。

10

 

 

 

3.5.1

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发展一批旅游示范村。

 

10

 

 

3.5.2★

积极创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发展一批旅游示范村。

 

5

 

 

3.6★

发展一批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其中超亿元投资的旅游项目或超亿元营收旅游骨干企业有1个

10

 

 

 

3.7

近3年,每年举办具有地方和民俗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文化交流、体育赛事、会展等活动

10

 

 

 

3.7.1

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的旅游节庆、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和经贸会展等活动

 

10

 

 

3.7.2

举办省级或市级的旅游节庆、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和商贸会展等活动

 

5

 

 

3.8

挖掘地域民间文化,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并列入本县(市、区)旅游宣传促销内容(每项5分,最多不超过10分)

10

 

 

 

3.9

本县(市、区)有地方特色或民俗特色、具有一定规模、整洁有序并吸引旅游者购物的小商品市场

10

 

 

 

3.10

本县(市、区)有旅游商品及工艺品、土特产生产厂家(每家得3分)或手工艺家庭作坊(每户得1分)(最多不超过10分)

10

 

 

 

3.11★

有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的旅游示范村(每例得5分,最多不超过10分)

10

 

 

 

4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160分)

 

 

 

 

4.1

旅游产品开发

 

 

 

 

4.1.1

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

30

 

 

 

4.1.1.1

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含)以上

 

30

 

 

4.1.1.2★

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

 

20

 

 

4.1.2

文化旅游娱乐服务

20

 

 

 

4.1.2.1

有定时演艺活动

 

20

 

 

4.1.2.2

有夜间为游客服务的娱乐、购物等活动

 

10

 

 

4.2

旅游市场促销

 

 

 

 

4.2.1

旅游市场促销经费保障

20

 

 

 

4.2.1.1

每年整合促销经费300万元保障旅游市场促销

 

20

 

 

4.2.1.2

每年整合促销经费200万元保障旅游市场促销

 

15

 

 

4.2.1.3

每年整合促销经费100万元保障旅游市场促销

 

10

 

 

4.2.2

旅游市场促销工作

20

 

 

 

4.2.2.1

有旅游市场促销年度计划和目标并付诸实施

5

 

 

 

4.2.2.2

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旅游市场促销

5

 

 

 

4.2.2.3

当地政府每年组织较大的旅游促销活动

5

 

 

 

4.2.2.4

有明确的地方旅游形象和主题

5

 

 

 

4.3

旅游资源保护

 

 

 

 

4.3.1

本县(市、区)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分依次为10、5、3、1分,按最高等级计分),拥有博物馆、艺术馆等得3分。

10

 

 

 

4.3.2

政府部门对县(市、区)境内排污企业整治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5

 

 

 

4.3.3

县(市、区)政府主导建成有一定规模的观光林,或每年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无乱砍乱伐现象,山区县(市、区)森林覆盖率≥65%,平原县(市、区)森林覆盖率≥25%,丘陵县(市、区)森林覆盖率≥22%

5

 

 

 

4.3.4

县(市、区)环境

40

 

 

 

4.3.4.1

创建全国、省级园林、生态县(市、区)及生态乡镇、生态村

5

 

 

 

4.3.4.2

县域以下乡镇、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参照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实施

5

 

 

 

4.3.4.3

空气污染指数(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80%

5

 

 

 

4.3.4.4

环境噪音达标区覆盖率>70%

5

 

 

 

4.3.4.5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创建国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5

 

 

 

4.3.4.6

居民饮用水质达标率≥96%

5

 

 

 

4.3.4.7

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江河湖泊水功能水质到达国家和省规定目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5

 

 

 

4.3.4.8

旅游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实施率、验收率达100%。

5

 

 

 

4.3.5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

5

 

 

 

4.3.6

县(市、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精神文明建设或者卫生单位称号

5

 

 

 

5

旅游接待服务与设施(150分)

 

 

 

 

5.1

旅游标识及语言环境

15

 

 

 

5.1.1

旅游交通集散地有介绍本县(市、区)人文历史和旅游景点广告牌,旅游景区、住宿设施等场所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5

 

 

 

5.1.2

旅游景区有中外文对照的引导标识(景区简介牌、导游全景图、指路牌、景物介绍牌等)。

5

 

 

 

5.1.3

旅游服务场所的接待人员普遍能讲普通话

2

 

 

 

5.1.4

主要旅游景区和三星级以上饭店有能用主要客源国语言会话的服务人员

3

 

 

 

5.2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20

 

 

 

5.2.1

旅游景区设置具有旅游咨询、查询、休憩、一卡通、投诉受理、商品销售等功能的游客中心

5

 

 

 

5.2.2

旅游交通集散地、星级饭店设有旅游咨询服务台和一卡通业务。

5

 

 

 

5.2.3

在旅行社、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旅游餐厅及旅游购物设施等场所公布本地旅游咨询和投诉电话

5

 

 

 

5.2.4

有县(市、区)旅游信息网站(含微博)、信息中心,为游客提供信息和智慧旅游服务

5

 

 

 

5.3

旅行社

20

 

 

 

5.3.1

设立旅行社的规模

10

 

 

 

5.3.1.1

有旅行社5家以上,其中有一家省、市级强社

 

10

 

 

5.3.1.3★

有旅行社5家(含)以上

 

5

 

 

5.3.2

导游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5

 

 

 

5.3.3★

连续2年未发生旅游重大投诉

5

 

 

 

5.4

旅游交通

20

 

 

 

5.4.1

可进入性

10

 

 

 

5.4.1.1

距城区30公里以内有高速公路出入口

5

 

 

 

5.4.1.2

县(市、区)城有II级以上公路连接高速公路并有规范的交通标识牌

5

 

 

 

5.4.2

境内旅游交通

10

 

 

 

5.4.2.1

县域设二级客运站,有旅游汽车客运公司

2

 

 

 

5.4.2.2

车站、码头有旅游专线巴士,提供出租汽车或租车自驾服务

2

 

 

 

5.4.2.3

有II级以上公路连接城区和主要旅游区(点)

2

 

 

 

5.4.2.4

主、次干道、城区通往主要旅游区(点)的公路上有规范的旅游交通标识牌

2

 

 

 

5.4.2.5

按标准建设绿道

2

 

 

 

5.5

旅游住宿

30

 

 

 

5.5.1

境内旅游饭店客房床位总量满足80%以上游客需求

10

 

 

 

5.5.2

境内星级饭店档次

20

 

 

 

5.5.2.1

县(市、区)内有五星级饭店1家(含)以上

 

20

 

 

5.5.2.2★

县(市、区)内有四星级饭店1家(含)以上

 

15

 

 

5.5.3

旅游饭店的设施

10

 

 

 

5.5.3.1

旅游饭店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4

 

 

 

5.5.3.2

星级饭店有便捷的交通及景区订票、电子商务、 pos机、IC卡功能

4

 

 

 

5.5.3.3

星级饭店能免费提供本县(市、区)的旅游地图

2

 

 

 

5.6

旅游餐饮

10

 

 

 

5.6.1

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餐馆实行标准化管理

3

 

 

 

5.6.2

餐饮规模和特色

 

 

 

 

5.6.2.1

有提供地方特色风味餐饮较集中的街区

2

 

 

 

5.6.2.2

有适合主要客源地游客口味的餐馆

2

 

 

 

5.6.3

各类餐馆、农家乐食品卫生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

3

 

 

 

5.7

旅游购物

10

 

 

 

5.7.1

有方便游客购物的步行商业街区

2

 

 

 

5.7.2

旅游购物场所设立本地特色商品专柜

3

 

 

 

5.7.3

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

2

 

 

 

5.7.4

有旅游小商品市场或夜市

3

 

 

 

5.8

旅游娱乐

5

 

 

 

5.8.1

有常年为游客提供的地方特色文化娱乐活动

3

 

 

 

5.8.2

有晚间游乐项目

2

 

 

 

5.9

旅游公用服务设施

20

 

 

 

5.9.1

旅游线路厕所及服务设施

 

 

 

 

5.9.1.1

县(市、区)域内有满足需要的旅游厕所,且位置合理,清洁卫生(检查一处不合格扣2分)

10

 

 

 

5.9.1.2★

打造旅游线路2条(含跨境线路),沿线环境优美,清洁卫生,标识清晰,设置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加油站等。

10

 

 

 

6

旅游市场管理与人才培养(140分)

 

 

 

 

6.1

旅游与公安、工商等部门构成市场治理联动机制

10

 

 

 

6.1.1

建立了旅游市场治理联动机制,每年联合检查2次(含)以上,及时处理违法行为

 

10

 

 

6.1.2

建立了旅游市场治理联动机制,每年联合检查,及时处理违法行为

 

8

 

 

6.1.3

建立了旅游市场治理联动机制,各自检查,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5

 

 

6.2

建立旅游市场质量监管与执法机制

15

 

 

 

6.3

旅游投诉机制健全

10

 

 

 

6.3.1

设有游客投诉服务中心

5

 

 

 

6.3.2

在车站、码头和景区(点)等处公布统一旅游投诉电话

5

 

 

 

6.4

近2年旅游投诉的圆满解决率

15

 

 

 

6.4.1

圆满解决率100%

 

15

 

 

6.4.2

圆满解决率95%以上

 

10

 

 

6.4.3★

连续2年无重大旅游投诉案件发生

 

5

 

 

6.5

旅游市场规范

15

 

 

 

6.5.1

无无证无照经营的“黑社”,旅游团队租用的车辆和驾驶员证照齐全

5

 

 

 

6.5.2

旅游购物场所无假冒伪劣商品,无围追兜售、尾随强卖现象

5

 

 

 

6.5.3

旅游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健康、无“黄、赌、毒”

5

 

 

 

6.6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游客满意率

15

 

 

 

6.6.1

游客满意率95%

 

15

 

 

6.6.2

游客满意率90%以上

 

10

 

 

6.6.3

游客满意率85%以上

 

5

 

 

6.7

旅游精神文明建设有机构、有规划、有部署

5

 

 

 

6.8

旅游单位或个人获得各级先进称号

10

 

 

 

6.8.1

获得国家级先进称号

 

10

 

 

6.8.2

获得省级先进称号

 

8

 

 

6.8.3

获得市级先进称号

 

5

 

 

6.9

旅游教育

 

 

 

 

6.9.1

在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设立旅游班

20

 

 

 

6.9.2

星级饭店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培训

15

 

 

 

6.9.2.1

100%取得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证书

 

15

 

 

6.9.2.2

80%以上取得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证书

 

13

 

 

6.9.3

旅游企业直接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比重

10

 

 

 

6.9.3.1

100%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10

 

 

6.9.3.2

80%以上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8

 

 

7

旅游安全(50分)

 

 

 

 

7.1

旅游应急救援

15

 

 

 

7.1.1

有全县(市、区)旅游应急预案

5

 

 

 

7.1.2

有旅游应急救援机构并公布救援电话

5

 

 

 

7.1.3

主要旅游区(点)有旅游应急预案

5

 

 

 

7.2

旅游安全制度健全

25

 

 

 

7.2.1

县(市、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严格检查旅游安全

5

 

 

 

7.2.2

旅游经营单位普遍建立安全教育和防范制度,每年检查落实

5

 

 

 

7.2.3

旅游区(点)和交通集散地设有专职的安全保卫人员

5

 

 

 

7.2.4

主要旅游区(点)、星级饭店设有医疗救护点并正常运转

5

 

 

 

7.2.5

建立了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紧急处理及报告制度

5

 

 

 

7.3★

全县(市、区)连续2年内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5

 

 

 

7.4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率达到100%

5

 

 

 

8

加分项目(100分)

 

 

 

 

8.1

旅游部门参与评审旅游投资项目,确保旅游发展规划实施

20

 

 

 

8.1.1

旅游部门参与评审旅游项目的立项

8

 

 

 

8.1.2

旅游部门参与评审旅游项目的规划

8

 

 

 

8.1.3

旅游部门参与评审旅游项目土地出让及环评

4

 

 

 

8.2

旅游资源

20

 

 

 

8.2.1

县(市、区)域内有列入世界遗产(自然、文化等)名录或国际组织命名的其他旅游资源

 

20

 

 

8.2.2

县(市、区)域内有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街、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等国家级旅游资源。

 

15

 

 

8.2.3

县(市、区)域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街、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等省级旅游资源。

 

10

 

 

8.3

旅游产品开发

20

 

 

 

8.3.1

吸引有实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如优质民营资本或外资等)参与旅游开发及经营项目

15

 

 

 

8.3.1.1

投资或经营旅游项目,到位资金达2亿元的

 

15

 

 

8.3.1.2

投资或经营旅游项目,到位资金1-2亿元的

 

10

 

 

8.3.1.3

投资或经营旅游项目,到位资金0.5-1亿元的

 

5

 

 

8.3.2

有温泉、游轮等城郊型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5

 

 

 

8.4

旅游宣传

10

 

 

 

8.4.1

开通旅游信息网站并与“安徽旅游咨询网”链接

 

10

 

 

8.4.3

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报纸上开展经常性的旅游宣传报道

 

5

 

 

8.5

有全国百强旅行社

10

 

 

 

8.6

有五星级饭店

10

 

 

 

8.7

旅游交通

10

 

 

 

8.7.1

距城区50公里以内有火车站或100公里以内有民用机场或通用机场

5

 

 

 

8.7.2

地处江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县(市、区)有客运码头

5

 

 

 

说明:总分为1100分(其中加分项目100分), “★”号为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