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030846/202407-00021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其他
内容分类: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 2024-07-04 11:51
发布机构: 禹会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7-04
来源单位: 禹会区人民政府 性: 有效
名  称: 【新闻发布会解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汪云东解读《蚌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文  号: 词: 解读

【新闻发布会解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汪云东解读《蚌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发布日期:2024-07-04 11:51信息来源:禹会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发布主题:蚌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发布时间:2024年4月11日下午15:30

发布单位: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地点:蚌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二楼会议室

主 持 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副科长(主持工作)马杰

发 布 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汪云东

参加媒体: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安徽经济报、中安在线、民生周刊、工商导报、安徽商报、蚌埠日报、蚌埠广播电视台、蚌埠新视介

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蚌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将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汪云东,国土空间规划科马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胡雪峰、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陈永玉对《蚌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主要内容向社会各界和各位新闻记者朋友进行全面的介绍。下面,请汪总作情况介绍。

发言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下面,我就《蚌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主要内容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手段;三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底线约束、绿色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风险灾害等各类底线,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坚持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立足蚌埠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供应高端绿色农产品,承接长三角产业和创新转移;深度链接合肥都市圈,为合淮蚌产业走廊建设提供空间保障;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辐射带动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规划、集约发展。以统筹协调为原则,推动淮河两岸联动发展、市区与三县一体化发展、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建立功能协调、服务均优、各具特色的市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强城镇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城镇规模与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倒逼城市发展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城镇发展。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品质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保障就业空间,彰显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特色,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人文魅力。坚持“开门编规划”,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规划编制和实施水平的标准。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是规划期限与范围。本次规划的期限为15年,起始年为2021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规划范围为蚌埠市全市域,总面积5951平方千米。

    二是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本次规划将蚌埠的城市性质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园林城市、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支持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规划》立足淮河特色,回归人民城市的初心,将蚌埠打造成为“淮畔明珠、幸福蚌埠”。

三是划定三区三线。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控要求,树牢国土空间规划底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21.07平方公里(558.1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47.44平方公里(487.1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42.66平方千米(36.40万亩);城镇开发边界不高于389.18平方千米(58.38万亩)。

四是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一带两轴四片”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形成“一区三园四片”的农业空间格局,打造“一心两带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一带两轴、一主一副、三城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

五是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全市域划定城镇开发边界38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10平方公里;规划2035年全市域城镇化率达到75%,其中市区城镇化率达到90%。

六是中心城区空间规划。明确中心城区“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的空间发展策略。提出“控居住、保产业、增服务、补绿地”的总体思路,并形成“四个坚持”管控措施,即:坚持产城融合布局,以人口规模定居住规模;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以经济目标定产业规模;坚持15分钟生活圈,以人均指标定设施供给;坚持组团式化发展,以公园城市定绿地数量。

七是交通构建和文化保护。聚焦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完善“米”字型铁路建设和空铁港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五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九纵五横五联”的干线公路网。聚焦文化保护,彰显淮河文化、铁路文化、工业文化等蚌埠特色地域文化,打造“最蚌埠”特色街区,重拾“老蚌埠”历史记忆。

记者提问环节:

主持人:谢谢汪总的介绍,下面是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记者:我是安徽日报的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规划》特色和亮点。

答: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本轮规划诞生于生态文明时代,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有三点不同:

一是规划强调“多规合一”。着力推动各类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协同,空间效果上协调。

二是规划坚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优先。在规划上优先划定“三区三线”,体现在先划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再划城镇开发边界。

三是规划突出节约集约用地。本轮规划确定的开发边界增量规模是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的0.3倍,未来发展规模是“增量+存量”,以存量保发展增量,促进地方转变发展方式,以用地的集约节约高效体现发展的高质量。 


新时代、新规划,需要有新的举措。概括为“四个坚持”:

    (一)坚持并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一是在城市发展目标中提出将蚌埠打造成为“淮畔明珠、幸福蚌埠”。二是在用地结构分配中,坚持“补服务、优绿地”,全面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在中心城区用地中的占比。三是把全面构建15分钟生活圈,作为居住和配套用地的强制性要求。

(二)坚持并落实工业强市、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一是在用地规划中,提出了“控居住、保产业”的用地分配原则。二是在用地规模中,建立了增量、存量、绩效“三挂钩”分配机制。三是率先提出“工业保护红线”,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四是统筹兼顾区域产业用地规模不均,提出构建“禹会-高新、龙子湖-经开和淮上-怀远”三大产业协同片区,凸显主导产业,落实集群发展。

(三)坚持并贯彻规划实用、管用、好用的总要求。超前研判空间布局和土地要素保障,“矢量落图”重点项目465个,为项目落地预留空间;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基于规则,兼顾保护与发展,将蚌埠闸至长淮卫大桥淮河沿线生态保护红线全部调出,为“靓淮河”工程实施提供规划支撑;统筹协调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地方发展的矛盾冲突,将龙子湖、涂山风景名胜区部分地块划入城镇开发边界,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四)坚持并助推以县城和重点镇为载体的城镇化。在配置城镇开发边界增量规模中,未挤占县域发展空间,三县均按照0.3倍增量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空间可能。

记者:我是蚌埠日报的记者 ,您上面介绍的《规划》主要内容,全面丰富、特点突出,值得每一位市民期待、关注和支持,为落实这一美好蓝图,请问下一步将采取什么举措?

答: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健全法规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强化规划传导和用途管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加快规划编研,构建规划体系。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构建“三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市、县、乡镇“三级”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传导,市县统筹,压茬推进,专项规划编制要及时跟进,镇村规划,按计划推进,构建空间规划体系。

二是组织规划实施,突出规划引领。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各相关实施计划,编制《蚌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期实施规划》,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在“统筹”上下功夫,在“融合”上做文章,在“创新”上求突破,在“深化”上见实效。

三是加强规划管控,助推社会治理。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实施规划全周期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优化服务发展的“软肋”问题,补齐影响发展的“短板”问题,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放眼全局不为细节所累,立足长远不为现实所扰,抓住本质不为表面所惑,顺应大势不为条件所限。

主持人:谢谢汪云东总规划师的介绍和回答。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