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文明乡风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基本村情
草寺行政村草寺中心村是2022年度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位于禹会区马城镇天河湖西畔,总户数340户,人口1088人,耕地面积1831亩,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余万元。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但受陈规陋习思想影响,铺张浪费、人情支出过高现象依然突出。草寺村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出发点,从移风易俗工作入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共治,切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典型做法
(一)强化“易风亭”引领,完善村规民约。创新载体引领,以易风亭为载体强化文明新风,红白理事会定期在易风亭召开会议,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廉办。按照文明理事的原则,成立由村内德高望重老人、热心村民和村干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的标准和操作流程,从“四限”(限天数、限餐标、限场次、限桌数)入手,严格控制宴请桌数和用餐标准,明确党员干部礼金不得超100元、普通村民不得超200元,桌数不得超15桌,餐标不得超400元一桌。
易风亭 移风易俗树新风
(二)创新“文明储蓄罐”制度,激发群众参与。探索推行“文明储蓄罐”制度,将移风易俗“软要求”量化为“硬指标”,把村民的文明行为打成分值进行储存。“文明储蓄罐”由村委会集中管理账户,实行日记录、月审核、季公示,年底清零,次年重新积分。为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村里还利用休闲长廊搭建了“文明赛道”,展示积分较高的村民积分牌。积分不仅能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高于平均分的村民还可被推荐为最美村民、先进代表、模范人物等,有效释放“储蓄值+”的示范引领效应。
(三)提升“文化墙”涵养,树立文明新风。对墙体实行外立面改造,以“孝文化”为主题进行宣传,注重传承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引导村民树立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庭院”、“道德模范”等评比,养成了“明是非、扬善恶、知荣辱”的良好道德风尚。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村民们破除了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树立了文明新风,提升了文明素养。
村貌焕然一新
三、主要成效
(一)文明素养提升,乡村更加美丽。通过“文明储蓄罐”和“文明赛道”等创新举措,激发了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参与热情。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爱护环境,注重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村庄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村民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有礼,文明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氛围融洽。过去,盲目攀比的红白事和高额的人情消费让村民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和紧张。现在,简单而隆重的红白事,让乡亲邻里之间的感情更加纯粹和真挚。每年仅移风易俗、倡导节约从简办理红白喜事一项,就为村民节约酒席开支8万多元。大家不再为了面子和排场而相互攀比,而是真心诚意地相互帮助和祝福,形成了清清爽爽的人际关系,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三)群众自治增强,发展更有活力。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发挥主人翁意识,督促他人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群众自治水平显著提高,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让草寺村在和美乡村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