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托管安全应急预案
暑期托管安全应急预案
张公山幼教集团
为了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张公山第一幼儿园积极探索开设暑期托管服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暑期托管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在园幼儿及教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特制定以下暑期预案:
一、成立暑期托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葛敏(总指挥)
副组长:夏永红、杨芙蓉、张莉、各园执行园长
组员:全体参与暑期托管教职工
二、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张公山幼教集团始终将保护幼儿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张公山幼教集团高度重视日常安全管理,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完善预防措施。
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集团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岗位明确职责,协同配合。
4.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一旦发生事件,迅速启动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5.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遵循法律法规,及时、准确、适度地向家长、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信息。
三、主要风险提前预防及应急措施:
1.高温中暑
提前预防:每班开放空调,及时调节室内温度。合理调整户外活动时间(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减少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多进行较安静的室内游戏活动等;保证充足饮水(提供温开水,提醒定时饮水);活动场所通风、遮阴;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密切观察幼儿状态(面色、精神、出汗情况)。
应急处置:如果出现中暑幼儿,班级老师立即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散热并及时通知后勤值班老师;后勤老师立刻到班级为幼儿补充淡盐水;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严重者(高热、昏迷)立即拨打120并通知家长,同时进行物理降温。
2.食品安全
提前预防:张公山幼教集团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制度;保证食材新鲜安全;餐具严格消毒;饮用水符合标准;食堂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禁止外带不明食物入园。
应急处置:如果发现一定数量幼儿出现呕吐、腹泻、昏迷或其它不适现象时,可初步判定为食物中毒;带班教师要立即将幼儿送往医院,并向后勤值班老师汇报;事件严重的,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保留呕吐物或排泄物样本。后勤老师在处理过程中,及时向园长、应急小组汇报。应急处理小组立刻要求食堂人员保留好饭样及餐具,根据需要送往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食堂;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幼儿园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及时向禹会区教育局办公室和卫生防疫站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3.消防安全
提前预防:各园安全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灯、疏散标志)并确保完好有效;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应急处置:如果园内发现火情,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消灭于火灾初级阶段。如不能及时控制、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蔓延。并以最快的方式向后勤值班老师汇报,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后勤值班老师在处置过程中立刻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领导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4.恶劣天气(暴雨、雷电、大风等)
提前预防:夏季是暴雨、雷电、大风等暴雨天气的多发期,后勤值班老师要关注天气预报预警;检查门窗、户外设施牢固性;疏通排水管道;准备应急物资(沙袋、手电筒)。
应急处置:如果发生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幼儿撤回室内安全区域;关闭门窗,远离玻璃窗;切断不必要电源;避免使用电话、电器;如遇严重情况(如洪水威胁),按疏散预案转移至更高楼层或更安全建筑;延迟或停止离园,妥善安置幼儿,通知家长。后勤值班老师第一时间向暑期托管应急处置小组汇报情况,听从指挥。
四、 应急处置流程
1.发现与报告:
任何教职工发现突发事件或征兆,必须第一时间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幼儿,并立即向后勤值班老师汇报,值班老师立即到现场,并同时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报告内容:事件时间、地点、类型、简要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人员伤亡情况、现场状况等。
2. 应急响应启动: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迅速研判,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宣布启动预案,各应急工作小组按职责立即行动。
3.现场处置与救援: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灾害。
与辖区医院、社区建立联动机制,实施紧急医疗救助。
组织幼儿安全、有序疏散到预定应急集合点,清点人数,安抚情绪。
专业救援队伍(119, 120等)到场后,全力配合其开展救援工作。
4.信息沟通与发布:
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及时、准确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谨慎地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恐慌;根据事件性质,适时、适度地向全体托管幼儿家长通报信息(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定内容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