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
首页 > 专题专栏 > 工作报告

禹会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禹会区人民政府 作者:禹会区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1-01-11 15:29 点击: 【字体: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111在禹会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上

区长 陈常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禹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汛情的双重考验,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中央放心、百姓满意、可以载入禹会发展史册的优异答卷。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进出口总额8.2亿美元,占全市38%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8元,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6883元,增长9%。

过去一年,是全区勠力同心、集中力量应对疫情、汛情的应考之年。我们抗疫情、战汛情、保稳定,极大限度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筑牢防疫防汛双防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条战线工作人员闻令而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守望相助,同心抗疫。全面落实“十个一律”防控举措,实行小区、楼栋全封闭管理,开展流调2000余人次,核酸检测3.5万余人次。设立发热门诊4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4个。率先推动6个农贸市场户外划线经营,“七个一”管理模式全省推广。拨付疫情防控经费2800万元,强化防控物资保障,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众志成城迎战洪水,打好抗洪救灾保卫战。组建应急抢险队伍47支,1200余人上堤巡查防守,荆山湖行蓄洪区第9次开闸蓄洪。投入资金3000万元,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救助和生产恢复工作。

复工复产有力有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严格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拨付扶持资金超1.5亿元,惠及中粮生化、赤湾物流等70余家企业。疫情期间,为中小微企业承租禹投集团经营性用房减免租金超过800万元。为675家中小企业减免社保2亿元。发放就业奖励资金1000万元,解决企业用工2500人。围绕老城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余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超过1亿元,中央特殊转移支付95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过去一年,是经济爬坡过坎、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年。我们着力稳增长、转方式、促提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蝉联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区。扎实推进工业攻坚年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24亿元,增长18%。佳先股份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新三板精选层企业,获批国家绿色工厂,与天润化工共同晋级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方阵商砼获省预拌混凝土企业20强,与创业机电并肩挂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丰原集团获批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省技术创新中心,与八一化工携手入围省民营企业百强。玻璃设计院获评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星联智创成功申报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与中科大先进研究院共建等离子体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落地。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以帝晶光电、顺隆光电等为代表的高端触控显示模组项目,以友荣胜通信等为代表的手机主板贴片项目,以贵恩电子、越湾智能等为代表的整机制造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智能终端产业链逐步完善。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全年粮食产量预计超过8万吨丰原集团跻身全国农产品加工500强。新增10户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富民石榴专业合作社等5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扎实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农村改厕500户,长青乡上洪村顺利通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河(湖)长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辖区河湖流域水环境提升改善明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全面实施。黑虎山东南麓截洪应急治理工程竣工使用。淮干一般堤改造黄苏段工程全面竣工。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区36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挂牌成立,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7家。平台经济不断壮大,金划算、绿色数字、仁研创信3家企业正式运营。抢抓国家大循环建设机遇,以蚌埠港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积极推进物流平台建设。赤湾东方网络货运平台华东区域中心项目落地,淮河(安徽)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区成立,水投集团及旗下4家企业整体迁入我区,现代物流产业加速集聚。钓鱼台禹投大厦、朝阳瑞公馆、纬四银河中心、大庆经济发展中心等三产集聚发展,2020年三产增速居全市前列。金融服务不断拓展,引进怡亚通供应链,参股市担保集团1000万元。禾泉农庄入选省十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过去一年,是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一年。我们持之以恒抓园区、抓招商、抓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挂牌成立首批总投资超40亿元的思泰宇科技、正嘉智能4个项目成功签约,实现“开门红”。新增丰原发酵、中科米微、佳尔科光电等8家进出口实绩企业自贸区招商中心展厅投入使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承载力持续增强,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16.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鑫富华电子、中科大禹11家企业入驻。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智能显示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基本竣工,贵恩电子、顺隆光电、冠霖科技一批企业即将入驻。兴华路项目开工建设G3高速出入口投入使用,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盘活冠宜箱包安银机具、鸿泰电气闲置厂房,园区土地进一步释放。

项目建设提速竞进。全年共实施食品双创产业园、双创孵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41个。省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100%,入库率96%,均为全市第一。马城绿色建材产业园加速推进,完成1200余亩土地类别规划调整和850亩项目用地的组卷报批。禹会大湾区前沿基地揭牌九州云箭、众新科技、正嘉智能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值近8亿元;意派电子、友荣胜通信等26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66亿元;新签约联德科技、诺维通信等亿元以上项目37完成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02亿元。发起设立和泰基金,参股安芙兰、嘉兴科微5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累计向17家落地企业股权投资9.6亿元。首席服务官”一条龙服务获企业点赞,代办协办各类事项252件(次)。

过去一年,是城乡统筹发展、品质持续提升的一年。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绿色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加强“三线一单”与各类专项规划统筹衔接。高标准编制《西部城区空间发展规划》《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9-2035)》等,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城市建管持续发力。实施毛郢、王岗、涂山路335栋、华光周边棚户区等11个项目征收;秀水二村三期、文轩园禹淮新苑2900余套安置房开工建设;天马花园、涂山美林园安置房竣工交付,2200余户群众迁入新居。宝运小区、康乐大院等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受益家庭近1000户。上线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拆除违章建筑49处,拆违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耕地占补平衡不断规范。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字化城管等案件办结率达到100%。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洪山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植绿覆绿3400亩,成功申报安徽省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被列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强化河道常态化管理。建华建材燃煤锅炉晶辉玻璃厂废气治理设施改造完成。420户居民完成“煤改气”工程122户餐饮经营户安装油烟净化装置。连续8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八里沟、席家沟治理成效明显。完成后程、前郢等5条黑臭水体整治。编制完成韩郢、禹会4个村农村污水整治规划方案。全面落实淮河重点水域退捕禁捕,投入资金近500万元,依法拆解“三无”船舶42条,76名上岸渔民落实参保

过去一年,是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年。我们倾注民生,落实保障,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

投入资金3.6亿元,实施22项民生工程。8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与蚌埠工商学院、机电技师学院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举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重点人群现场招聘会5次,解决企业用工1900余人。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4400余万元。天洋老人医养护理中心被评为“全省第二批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张公山退役军人服务站获批“全国示范型服务站”。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朝阳实验学校、秀水实验学校、淮海小学等城区学校正在加快建设。39个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及322套智慧课堂建设完成庙前中学、马城中学综合教学楼交付使用。新开办蚌山幼儿园禹会分园、张一幼万锦新城幼儿园等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北师大蚌埠附校连续年本科达线率90%以上。蚌埠工商学院成功转设。十中女足获得2020年安徽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禹会区人民医院、长青乡卫生院基本建成。马城镇中心卫生院获推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单位。人口生育工作被评为省级家庭发展“十百千”工程示范单位。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示范区和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禹墟遗址公园、黑虎山公园项目加速推进。禹会村遗址发现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龙山文化城址。出台“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通马城180路城市公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舌尖上的安全”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发展。民族宗教、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持续推进。统计、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禹会正“破茧而出”。

过去一年,是行政效能提升、内生动力增强的一年。我们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迸发。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化“三个以”警示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出台《禹会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施方案》《禹会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200余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66件,政协提案70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7×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流程,构建“一照通”行政许可新模式。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举办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21场,走访调研企业1900余次,解决企业难题342件。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的艰辛努力,确保了“十三五”顺利收官。

五年来,我们抓科技创新,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先后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4个。玻璃设计院触控玻璃实现0.12毫米极薄跨越,丰原集团聚乳酸生产技术国际领先,成为全市硅基、生物基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彭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正式挂牌,自贸区招商中心建成最美会客厅。淮河流域安徽段首个二类水运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淮河干流开通首条外贸航线。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73亿元增加至226亿元,总量居市辖区第一2020年增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由12.99亿元增长到18.6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7.8亿元增加至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7.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抓产业转型,产业链不断延伸。

坚持工业强区,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优势产业升级。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次被省政府评为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县区,全市唯一。多次荣获省制造业“十强区”“十快”。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帝晶光电、轩纬科技、佑千硕智能电气等一批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围绕建材产业提升改造,建设马城绿色建材产业园,安徽建工、金鹏控股、惠州普瑞康、元鼎建设12家企业正在洽谈对接。禹投大厦、银河中心等三产业态加速集聚,入驻七彩鹿等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类企业196家,大数据产业链逐步成型。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基金+基地”招商、“飞地孵化”培育、“制造业轻资产”运营、“首席服务官”等模式,助力产业发展。

五年来,我们抓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

城市品质不断提高206国道全线通车,G3高速东海大道出入口投入使用,红旗二路等城区道路建成,交通路网不断畅通。张公山北公园开工建设,登山健身步道建成投用。城市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累计植树造林10万亩,新增绿地面积104万平方米。完成钓鱼台片区等60个棚户区(城中村)征迁安置。实施乐大院等71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建设安置房2.1万套,9万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荣盛锦绣香堤、观澜御湖等22个现代化小区陆续建成,居住品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持续壮大。累计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带动农户超过万户培育4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土地面积2万亩。新修农田水利设施120公里,提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2.5万亩。新建四好农村路近200公里、完成农村改厕3500户。马城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消防站、综合文化站等设施建成投用,农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经营性收入“空白村”全面消除。

五年来,我们抓民生实事,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支出超40亿元。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入8亿元,新建、改建蚌埠二中禹会实验学校等12所学校,近20万平方米。全区42所学校完成智慧校园建设。获评“安徽省教育强区”、国家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等称号。医疗卫生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2对紧密型医联体。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新增就业3.5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

各位代表:

禹会“十三五”奋斗充满艰辛,成绩令人鼓舞!这五年,是老工业区迈向转型发展的五年,是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的五年,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的五年,是我们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进的五年。五年的成绩得益于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的有效监督指导,得益于区政协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团体,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各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向参与、支持、关心禹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基础仍较薄弱,新兴产业仍需加速培育;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各项改革有待持续深化,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区政府根据中共禹会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了《禹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区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按照“一带引领、三核支撑”总体布局,找准支撑项目,立起禹会“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着力将禹会打造成“山水人文城区科创产业高地”的城市片区形象。“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8%

为实现“十四五”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产业转型发展,建设包容开放、经济繁荣的实力禹会。

加快推进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深化与沪苏浙战略合作。继续奋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主战场”。保有标准化厂房200万平方米,全面建成8万平方米研发中心。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加快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超7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把握自贸区建设先试先行机遇,加速港口经济发展,做大对外贸易,加强与省港投合作,把蚌埠港建设成为淮河流域综合性贸易中心。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区域协同、更新升级的活力禹会。

加快老城区10平方公里退市进园区域综合开发。以中粮大道-涂山路-东海大道为轴线,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建设。加大城市交通建设,加快G345马城至唐集一级公路工G206荆涂大桥东接线至淮南界段、姜桥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推动马城新型建材物流园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构建“主导产业鲜明、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协同”的新型建材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领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绿色建材生产交易集聚中心。依托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全力推进黄疃窑大桥、跨天河隧道等项目建设,连通市际县区,着力将马城打造为蚌淮一体化、蚌怀同城化的桥头堡。

(三)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游、绿色生态的魅力禹会。

推动生态、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围绕大禹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建成禹墟遗址公园等项目,打造大禹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推动柴油机厂、金银制品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促进“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与开发。推进“一调整、两修复、三提升”建设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坚持“五绿”协同推进机制,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四)坚持人民共享发展,建设保障健全、文明和谐的幸福禹会。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包容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成大庆新村、六公里花苑四期、新黄山玻璃厂等安置房项目。发展高质量教育建成大庆学校、涂山学校等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力争创建一所省示范高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皖北儿童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大楼、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卫生项目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就业3.5万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增强民生福祉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围绕“三地一区”两中心目标定位,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提振精神拉高标杆,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聚焦工业转型升级,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承载能力。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双创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建设,建成厂房60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帝晶光电、轩纬科技等已入驻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无锡朗贤、天乐时代、康庄光电等一批已签约项目。充分发挥长三角、珠三角前沿招商桥头堡作用,加快促进金昱鸿德、博雷顿等一批意向项目签约落地。全年谋划储备半导体芯片封测、研发型产业园等项目110个,计划总投资约800亿元。增强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引进园区第三方服务公司,加快人才公寓、职工食堂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兴华路、禹会路、兴中路、南外环线等园区道路建设,促进园区优化升级。依托怡亚通、安徽和壮、嘉兴科微等金融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快马城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完成仓储物流一期、中宏码头建设,提升中宏码头承载力。围绕绿色建材集聚,开工建设安徽建工、惠州普瑞康、绿水青山、方阵商砼等一批建筑企业,打造前港+后场”的生产、交易、集散中心,构建绿色建材产业链形成绿色建材生产交易闭环体系完成新居路、园一等园区道路建设,做好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持玻璃设计院创建国家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丰原集团创建纳米纤维素研究院。支持中科大等离子体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加大创新成果转化。依托帝晶光电创新型企业,积极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提升硅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组织宝莱德、众新、栖蒙等一批企业申报国家高企。2021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家。

(二)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活力

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支持俪澜商贸、金宏商贸等在库限上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华运、欧尚等传统批发、零售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支持七彩鹿、蚌埠忆阁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增设乡村电子商务站点,加快推广乡村电子商务应用。加速推进赤湾东方智慧物联等平台经济企业发展。支持乡街发展楼宇经济,引进金融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等服务业企业入驻集聚。2021年,力争完成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

(三)聚焦自贸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自贸区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进出口粮食交易中心等贸易平台项目落地实施。支持蚌埠港现代物流园多方位发展,打造物流航运中心和综合口岸枢纽。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支持赤湾东方华东干线总部项目做大做强。依托航运和产业优势,支持水投集团、港航集团等总部企业落户发展。

(四)聚焦乡村振兴实施,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马城镇孝仪、白衣、庙前等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打造宗洼、冷水等4个村庄清洁样板村。着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扩面延伸农村公路20公里,不断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扎实做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工程,加快实施独山河、吴家沟等主要沟渠疏通清淤工程,推动乡村面貌加速蝶变。加快上下洪乡村振兴示范区、禾泉特色农旅小镇、天河周边“环湖林带”等项目建设,突出上下洪、冯嘴、三尖塘等村“一村一品”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孔津湖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基地、天河水产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涂山红”石榴品牌。扩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市级以上家庭农场3家。推动马城粮食产业园建设。引进扬州润叶、加国可可等传统产业提升改造项目,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禹会样板。

(五)聚焦西部城区更新,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

争创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示范区。加快实施华光地块连片开发,对大庆二路以南、涂山路以北、中粮大道以西、江淮路以东区域实施改造。启动纺织厂、涂山路以北棚户区、火柴厂周边等6个征迁项目。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争取交付柴油机厂B地块安置房。开工建设老贯徐四期、10-2地块安置房项目。投资约3000万元,对五建公司宿舍、一麻宿舍、文化小区等17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造面积约6.2万平方米。谋划实施华光大道、涂山路、红旗二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织密老城区路网,提升城市功能。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大石马文创园、柴油机厂文创园等项目建设。围绕大禹文化,完成禹王宫修缮建成禹墟遗址公园、黑虎山公园等项目。围绕非遗资源,加大花鼓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实施启母石、文笔塔等文物保护修复,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以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为抓手,加快大洪山生态修复进度。继续做好工业企业、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管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巩固八里沟、迎河等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加快推进张公湖水质提升工程、应急水源地环天河生态环境治理、八里沟西部城区管网排涝工程等项目建设。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孔津湖5000亩农田“旱改水”整治,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保障农民建房需求。不断完善林长组织体系,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完成造林1500亩,努力打造山林毓秀、绿色生态的美丽禹会。

(七)聚焦民生社会保障,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建成投用淮海小学、马城中学。加快推进蚌埠工商学院二期、朝阳实验学校、秀水实验学校、孝仪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张公山九年一贯制学校、西程小学综合教学楼。实施民办教育领跑工程,支持北师大蚌埠附校建设成为全省知名的现代化学校。支持蚌埠工商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财经类大学”。稳步推广智慧教育平台推行校长职级制名校工程,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着力加快健康禹会建设。持之以恒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投用禹会区人民医院、长青乡卫生院。开工建设皖北儿童医院、迎淮一体化健康邻里中心、海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实施民生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科社工”新模式,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集中精力抓好就业安置帮扶工作。加大退捕渔民帮扶力度。强化农民工工资保障。大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全力保障优抚待遇。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参保征缴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依法遵章开展工作,推进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

着力深化社会综合治理。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纵深推进城管体制改革,依法依规做好违章建筑扬尘污染、施工噪音等查处工作。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巩固创城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实施扫黄禁赌专项行动积极主动化解信访积案,不断深化平安禹会建设。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加大传销、虚假违法广告打击力度。增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聚焦政府自身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政府优质服务。持续“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7×24小时自助服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落实“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一网通办”等工作。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常态化工作,坚持“首席服务官”机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环保小程序、数字城管联动机制,串起为民服务纽带,提升群众满意度。

坚决依法行政,规范政府治理行为。积极创建示范法治政府,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勤政廉政,营造清朗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实抓好防范与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牢固树立真正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先保障民生需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高质量的全新答卷。

各位代表: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以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为实现禹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