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
首页 > 专题专栏 > 工作报告

禹会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 时间:2020-01-03 10:29 点击: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禹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9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们负重前行,克服了诸多困难。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聚焦“两个中心”建设,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今年受退市进园及统计规则调整等因素影响,对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产生一定影响。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财政收入20.7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70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0元,增长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019年,获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蝉联全省工业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地区。省民营经济发展考核结果位居全市县区第一。获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优秀等次

工业转型稳步向前。大企业带动持续发力,玻璃设计院、中粮生物科技、丰原集团再次荣膺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玻璃设计院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唯一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天润化工、中粮酒精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粮生物科技成为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丰原集团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佳先股份获评安徽省绿色工厂。奥特机械产品被认定为安徽工业精品。通达油箱挂牌省“专精特新板”,中实化学、亚源印染、奥特机械等10余家公司挂牌省“科创板”。玻璃设计院彭寿院长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昌、李兑入选全省制造业50名优秀企业家。刘志刚等6人被认定为安徽省第八批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新项目引进成效明显。总投资60亿元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三年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总体目标,今年已开工18.6万平方米,广州聚达、上海四通电子、秦皇岛本征晶体等企业定制厂房明年一季度交付,微镜芯片生产制造、智能终端产业基地、绿色能源5G基站等总投资达53亿元的7个项目入驻。起步区两栋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总规模50亿元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禹会区5亿元和泰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助力示范园区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新方式。与上海新微集团共建的“双城孵化、双城创业”基地在上海揭牌,中科米微、上海众新等4家企业入驻,开启“上海研发、禹会制造”模式。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08亿元、全市第一。全年报批土地18宗、总面积2900余亩,缴纳土地准备金等3.3亿元;盘活闲置土地380亩、闲置厂房13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0,建成34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村鸟网络、高灯科技等一批平台企业签约落地。现代商务、休闲消费、文化娱乐等稳步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禾泉农旅小镇入选2019年度省级特色小镇,涂山风景区综合开发、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升扩建等助推文旅发展皖北物流集聚区规模初现。总投资10亿元的赤湾东方物流项目正式落户,270余辆新车投入使用,当年纳税430万元。淮河流域安徽段首个二类水运口岸蚌埠港正式对外开放,淮河干流首条外贸航线开通,蚌埠港成为河海联运的综合性大港,千里淮河真正实现通江达海、货通天下。供应链服务不断完善,万宝玻璃、高科能源等16家企业获1.8亿元信用额度,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不断拓展,华地公馆、柏庄香府、奥园铂誉府、新贝紫云府等项目提升城区品质,群众居住环境、城市面貌不断改善。

    乡村振兴纵深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6万吨,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000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百亩示范点6个,千亩示范片1个,创建省级示范社和家庭农场2新增宗洼村、上洪村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首期投资约2000万元,助推上、下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涂山石榴专业合作社、瑞农现代农业等7家经营主体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禾泉农庄成为我市唯一国家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我区成功跨入全省农业产业化“五个一批工程”重点培育县区行列。农村制度改革不断深化。36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基本完成。全年造林1600余亩,完成森林抚育10000亩,宗洼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主体完工,黑虎山东南麓截洪应急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扎实开展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完成吴家沟等清淤16公里,开挖塘坝23处,有效灌溉面积达2.5万亩。投资7400万元新建“四好农村路”40余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08条路段,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联手中环水务,连通马城、冯嘴水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五清一改”深入实施,“三大革命”成效明显,70余个地埋式垃圾桶有效运转,清除陈年垃圾9000吨、清理乱象1200处。改造旱厕2200户,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个。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大棚改项目力度,完成纺南新村棚户区、王岗城中村(一期)等4个项目征收,柴油机厂D区(一期)、中粮储备库、淮河机械厂等周边棚户区征收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征收1400余户、11.33万平方米。弘禹家园、禹淮新苑2199套安置房开工,总面积3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涂山美林园(二期)、马城安置房共2269套,总面积37万平方米。今年安置居民2500余户。总投资6300万元,完成了淮滨小区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线路通畅,绿化提升,受益家庭8400户。新建纬五路、吴湾路2个体育公园,中梁壹号院等2处街头绿地,提升改造蚌埠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绿道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成立全市首个湿地自然学校,全区湿地面积5537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4%。整治背街小巷29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000平方米。全年受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字化城管案件4万余件,结案率100%。十城同创有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50个,16人获评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好人、蚌埠好人、市级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城市形象和精神面貌进一步提升。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按期整改完成17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关闭整顿大庆建材城、郑郢豆制品加工厂等30家“散乱污”企业,取缔非法收石点13处、散煤加工销售点3处,大洪山复绿3000余亩。完成249处经营点“煤改气”,大庆社区、秀水社区禁煤完成。144家餐饮单位新安装油烟净化和检测设备,150家小餐饮、食堂实施 “阳光餐饮”工程。9家在建工地完成扬尘治理。解决8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实现秸秆禁烧连续7年“零火点”。加强淮河岸线综合整治和天河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八里沟、迎河等水系治理,清理水面5000平方米。整治后程、前郢等5条农村黑臭水体和石巷、草寺等11个村的污水处理,马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深化基层平安创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提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件,全国模范调解员——长青乡人民调解员周立顺在央视专题报道。构建严密治安防控网。整合公共视频资源5200路,“地网工程”监控达到276个,全区中小学实现“一键报警”全覆盖。深入推进“1+6+N”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修订了《禹会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禹会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工作预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投资1500万元的马城一级消防站建成使用,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黑涉恶犯罪案件60起,铲除恶势力犯罪集团4个、犯罪团伙10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入资金3.08亿元,完成20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6700人,调查失业率在5%以内。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3.13万人。发放低保资金3400余万元。城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建成大庆社区等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2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营。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发放补助资金1300余万元。教体事业蓬勃发展。蚌埠二中禹会实验学校二期建成投用,淮海小学、庙前中学等4所学校开工建设,新建改建4所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普惠发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率100%。蚌埠七中、朝阳一小等5所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校长职级制”和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安财商学院二期建成投用,招生5000人,成功转设独立本科院校。北师大蚌埠附校在校生规模再创新高,连续三年本科达线率超90%。全民健身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禹会区国民体质监测站建成投用。黑虎山国家登山步道建成,成功举办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揭幕战等体育赛事活动。医疗资源持续丰富。市一院综合病房大楼开工建设,禹会区人民医院主体建成。市一院马城分院、市中医院钓鱼台分院医联体开诊。马城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二级综合医院执业登记,成为我市首批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单位。医药卫生改革全面深化。我区顺利通过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中期评估。长青乡入选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喜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大庆社区暖心女儿服务项目入选国家“暖心家园”示范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和“智医助理”投入使用,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万余人。文化惠民工作持续提升。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举办首次涂山庙会民间祭祀大禹活动。开展花鼓灯和泗州戏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启动修缮禹王宫和冯嘴村花鼓灯传习所。长青乡文化馆,锦绣、钓鱼台等5个社区城市共享书屋投入使用。

各项工作持续向好。全民国防教育、民兵调整改革、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人武部建设全面加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不断加强,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全面提升,档案、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持续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区政府党组工作制度,全年组织政府党组中心组学习15次。深入推进“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全市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以严实作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全年办理各级人大议案建议49件、政协重点提案33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严格践行依法行政,更新发布“三个清单”,全年完成文件协议合法性审查70余件。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最多跑一次办件率100%,网上办件占比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居全市第一。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效果明显,颁发了全市第一张新版营业执照。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3200多户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企业帮扶联系,为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等问题210余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守土尽责、担当作为是每一个禹会人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是建设“两个中心”的最好注释。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区政协的支持帮助下,今日禹会,正以务实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解放军指战员、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各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向积极参与、支持、关心禹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9年,我们在经济下行、产业转型、退市进园等多重压力下,通过团结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明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发展空间不足;工业品牌、行业精品不多,退市进园任务繁重,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仍需加力;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生保障更需提升,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解决;大气污染防治、老城改造仍需努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团结奋进,迎难而上,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守初心,不辱使命,奋力推进禹会发展新跨越

新时代是干事创业最好的时代。当前,禹会正处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守初心,担使命,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推动禹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为禹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财政收入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完成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

——城镇调查失业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国家要求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以内。

2020年,区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再提升

 “外引内联”推进工业发展。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支持中粮生物科技、玻璃设计院、丰原集团、八一化工、佳先股份等企业多元化发展。持续壮大总部经济。深化服务驻蚌、驻区科研院所,加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共建蚌埠(上海新微)产业示范基地及双城孵化创业基地,全力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支持企业打造一批工业精品、工业名牌,为禹会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坚持“筑巢引凤”,2020年建成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实现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2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个,到位资金100亿元,保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蹄疾步稳”推动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项目谋划,优化项目推进机制。扎实服务雄富光电集成、液体火箭发动机、帝晶产业园等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宝莱德智能终端、5G基站复合材料杆塔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先导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IC设计产业园、移动支付设备研发生产等项目签约落地。实现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滚动机制,掀起禹会工业经济发展新热潮。

“夯基垒台”打造特色园区。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再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力争保有厂房达到100万平方米。夯实轻资产入驻模式。建设新型建材物流产业园。推进市政工程产业化、搅拌干粉砂浆生产线、井道专用升降机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建华建材、赛特新型建材扩能,引导方阵商砼、绿水青山建材等企业入园。发挥港航物流优势,建设集生产、交易、展示、物流、研发于一体的特色园区,为马城片区产城融合提供新引擎。打造新材料物流产业园。推动本征晶体材料及光学器件生产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具有禹会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豪杰塑胶、宏业纺织等9家企业征迁、搬迁,推进海峰印务、天一包装、比优特等10家企业入园集约发展。

(二)聚焦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步伐再提速

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稻渔、稻虾”综合种养,拓宽农村致富之路,深入实施12345”工程,着力构建1+2+X产业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力争培育规模经营主体5个,种养面积达8000亩。大力发展果蔬采摘+花卉观光产业,有效利用禹会区水域资源,优化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垂钓一体化现代休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振兴格局。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农村电商优化升级行动,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8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上洪、下洪乡村振兴项目,植树6.5万株。持续推进3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推动全区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工程,提升改造全长775公里的“农水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受益人口5万人。实施“四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农村公路扩面延伸100公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三大革命”硬任务,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广垃圾源头分类,改造旱厕1500个,完成4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传承弘扬本土文化。弘扬禹会特色优秀文化,注重挖掘禹墟文化。继续实施禹会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推进上下洪、宗洼、石巷等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民宿、田园健康小镇,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升改造冯嘴村花鼓灯传习所,继承和发展花鼓灯、泗州戏等传统文化。积极开发春节和涂山庙会等节日文创产品和花鼓灯等民俗表演项目,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三)开发自身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再优化

汇聚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推动高端巧克力项目一期投产。加快推动中储粮搬迁工作。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杭州好牛、村鸟网络科技、高灯科技等平台经济项目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中科云巢云计算项目和互联网人力资源产业促进中心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开创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盘活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产业,形成主体产业、特色产业、配套产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涂山、黑虎山、大洪山、天河、禹墟等资源,推进禾泉农旅小镇、黑虎山市民公园、涂山公园、张公山北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大洪山文化旅游、蓝城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蚌柴文化创意园、米厂文化创意园;协调推进禹墟遗址历史旅游综合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提升共享书屋服务能力,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打造皖北现代物流新阵地。保障G3高速西出口建成通车。加快壮大物流业。聚焦二类水运口岸、赤湾物流等发展。积极谋划引进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推进中宏码头淮河水运、新港物流园建设,实现“以港兴区”。 

(四)深化城市开发,实现城区颜值再提高

    拆旧建新释放城市空间。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完成中粮储备库周边棚户区、火柴厂周边危房等16个项目征迁;启动前郢城中村(二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16个征迁项目。重点推进后胡、王岗、柴油机厂B地块、涂山美林园二期等安置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吴湾路一号地块、张公山一村、滨河11号地块三期等5个新建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全年计划新开工安置房54万平方米。统筹谋划长青路安置房、六公里园区安置房、安利安置房、中粮安置房等项目。2020年实现还原安置1100户,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释放发展空间。

精管严治美化城市面貌。启动总投资1500万元的乐大院、四建公司宿舍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深化“十城同创”,做实城市管理“八项工作”,坚持文明创建常态化持续开展“两治三改”工作,完成拆违6000平方米以上年度目标。争取提升改造涂山路(朝阳路-东海大道)17公里路段;打通兴中路、红旗一路,新建禹会路、姜桥路、兴华路等城市道路,全面改善西部城区出行条件。新建绿道4公里,街头绿地(公园)2个,新增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

老城开发激发城市活力。推进蚌埠西部铁路公园、张公山北公园等建设,提升城市环境。打造华光大道与大庆三路丁字路口文化特色示范街区,传承弘扬禹会工业文明。推动华地公馆、奥园铂誉府、凤凰城淮禹书苑、冠信璀璨华城等建设,提升居住环境。坚持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以文化、旅游、商住等一批项目建设为依托,激发禹会发展潜力。

(五)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福祉再增强

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推进保障房建设,拓展公租房保障范围。稳步推进城乡低保统筹,保障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扎实推进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社区体制改革。做好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深化双拥共建。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审计等工作,发展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

多层次推进教育文化发展。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全面完成蚌埠二中禹会实验学校建设,推进淮海小学和朝阳实验学校建设,开工秀水实验学校项目。深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完成蒲黄小学、庙前中学校舍升级改造。坚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鼓励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多维度绘就健康禹会蓝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紧密型医联体发展运营,使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积极引进省内外品牌特色专科医院。推动长青乡卫生院项目投用。推进数字医疗服务和健康民生项目。强化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深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普及工程,打造涂山黑虎山国家级登山步道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继续申办“全国登山健身大会”等群众体育品牌赛事。

(六)坚持绿色发展,社会生态环境再优化

努力践行“两山”论。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理体系,稳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抓好建筑施工扬尘管控、餐饮油烟整治等重点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力推动水环境整治,完成冯嘴、马城水厂“划、立、治”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加大饮用水源地、化工企业、涉危险废物企业的管理。

精心织密“安全网”。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害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保障。

全面敲响“平安钟”。推动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加强乡镇社区及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区级综治中心组织领导、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报告等工作制度,全力打造人民调解特色品牌,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网格化和综治“9+X”系统建设,完善村居综治视联网,发挥禹会“雪亮工程”平台作用,不断开创禹会平安建设新局面。

(七)勇于担当作为,自身建设再加强

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加强区政府党组制度建设和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定期向区委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

坚持党风廉政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党风廉政工作重要决策部署,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高度警觉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监督检查。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营造“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坚持作风建设一抓到底。进一步将“不忘初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向纵深,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相关规定。推进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区级领导亲自抓,部门具体抓;坚持“周调度、月推进、季观摩”,实行“挂图作战”,凝心聚力推动项目落地投产坚持上级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打通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最后一 

坚持优化职能贯穿始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党组带头学法,带头用法,认真贯彻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做到“逢文必审、有件必备、有错必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深做实“放管服”,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聚焦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实行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新媒体网上留言等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振信心,披荆斩棘,用担当和作为肩负起时代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美好禹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蚌埠加快“两个中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