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
首页 > 专题专栏 > 工作报告

禹会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禹会区人民政府 时间:2019-04-19 10:58 点击: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砥砺前行,担当作为,禹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一年,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省首批国家级“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安徽省“工业强区”等荣誉称号,获批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7.8亿美元,增长5.6%,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均增长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018年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中粮生化持续发力,产业升级迅速,产量稳中做大。丰原集团多元化发展成效喜人,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国际领先、示范线建成运转,成功创建聚乳酸新材料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玻璃设计院触控玻璃实现了从1.1毫米超薄到0.12毫米极薄的跨越,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称号。八一化工系列产品增长迅速、效益可观,实现税收超两亿元。天润化工入选全国精细化工百强。小微企业产业园成功晋升省级产业平台,实现税收逾千万元。汇能动力挂牌新三板。亚源印染、高科能源、安宇乳胶、行星工程机械、鑫岩电器、江淮车轮等企业势头强劲。总投资25亿元的鸿路钢构一期、总投资6亿元的工驰抚辰专用车辆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产销两旺。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2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个,到位资金82亿元。禹会区荣获全市唯一“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县区”称号。

(二)三产活力加速释放。港口经济发展壮大,蚌埠港建成淮河流域首个二类水运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跃升到150万吨。中远海、中外运等大型航运外贸公司设立还箱点,进境水果、肉类指定口岸建设加速推进。进出口稳中有进,外贸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凸显,丰原集团进出口额逾5.59亿美元。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张公山片区合百大商业综合体经营良好。观澜花园道现代商业、服务业稳步发展,荣获“2018年蚌埠市旅游商品特色街区”称号。银河中心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速集聚。钓鱼台片区欧尚商业综合体、东海大道商圈蓬勃发展。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征迁启动。全市首条国家级登山步道——涂山·黑虎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试验段建成,旅游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三)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0个,“稻渔”连作面积达7000余亩,实现产值5600万元。新增34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壮大。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晚秋黄梨、绿园蔬菜等10家企业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花博园花卉苗木市场年成交量达40万株,带动效应初现。黄苏段堤防退建、天河封闭堤加固工程收尾。实施大洪山区域第二轮生态修复,完成封山育林、覆土覆绿1300亩,植被保存率达90%以上。非洲猪瘟、美国白蛾得到有效防控。生态问题整治扎实有效,关停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127个、拆解非法采砂船76艘、拆除“大棚房”近万平方米。三大革命深入实施,白衣、石巷等10个村污水处理项目主体完工。完成改厕2100户,清除陈年垃圾6000余吨。日处理能力8000吨的马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建设。长青乡石巷村入选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马城镇被评为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

(四)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实施大建设项目18个,完成投资16亿元。全年新开工安置房1800套,老贯徐三期、淮畔人家三期、新东王、吴湾路等7个项目,建成交付安置房7300套,2万余人乔迁新居,圆了群众“安居梦”。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实施,红阳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受益群众超万人。文明创建制度化保持,“十城同创”工作深入开展。金厦、淮畔人家等7个农贸市场保持了经营“商超化”,群众生活、购物环境明显提升。推行餐饮业“明厨亮灶”管理,完成500余户餐饮油烟整治。办理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近4万件,结案率100%,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八里沟水体治理、席家沟岸线整治基本完成。206国道全线通车。G3高速东海大道出入口主体完工。新增红旗一路体育公园、街头游园等市民公园3处,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蚌埠首个铁路遗址公园、张公山北公园等项目规划完成,将会成为景观靓丽的城市名片。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扫黑除恶深入开展,破获涉黑案件19起。深入推进天网、地网、物联网和互联视频网四网建设,非法传销、非法集资得到全面治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马城消防站主体完工。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区司法局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投入资金逾2亿元,全面完成6大类24项民生工程。运用“救急难”专项资金,兜底保障民生,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区新增实名制就业7800余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认真做好农村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有效解决。

文教卫事业协同推进,长青乡、马城镇综合文化站,钓鱼台、观澜御湖等6个共享书屋(阅读点)加快建设。禹会区全民健身中心承接省运赛事。花鼓灯艺术团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总投资1.2亿元的禹会区人民医院病房大楼主体封顶。市中医院与钓鱼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第一人民医院与马城镇中心卫生院医联体建设有序推进,实现优质诊疗资源有效下沉。强力推进禹会区教育综合改革,启动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无校籍管理等5项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推进禹会教育优质发展。首批28个“三名”工作室挂牌成立,成为中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推动禹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二中禹会实验学校一期建成交付。朱村小学等12所农村学校“改薄”完成。安财商学院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招生范围持续扩大。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高考本科达线率再创新高。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再获全省优秀等次。

各项工作持续向好,区人武部再创省军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成效显著。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开展。禹会区获评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全面加强,档案、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等工作持续推进。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消减申请材料2300余项。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工作,在线办理各类事项12000余件。率先在各级大厅设置综合代办服务窗口,区、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达100%,位居全市第一。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积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着力打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最后一米率先在全市开展服务企业人员挂牌公示,为企业解决融资担保、用工等问题147件,促成融资贷款近3亿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做好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严控政府新增债务,确保资金良性循环。全面抓好省委巡视问题和审计问题整改,针对问题逐条研究,建章立制,取得实效。全年办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4200余件、议案建议39件、重点提案9件。关心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让担当负责的干部有为、有位,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建立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周调度、月推进”机制、领导干部挂帅办理机制,迎难而上,解决了征迁、环保、信访等一批复杂问题。在禹会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的落地、每一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每一个信访难题的化解,均饱含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彰显了大家的责任与担当!

各位代表!

回首2018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风险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全区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监督、支持,区政协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解放军指战员、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各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向积极参与、支持、关心禹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亟待加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港口经济等第三产业活力需要激发,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还需进一步帮助,大气、水体、面源污染治理仍需持续加强,刚性支出与财政收入矛盾依然突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主动作为、寻求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二、埋头苦干、务实创新,奋力谱写禹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时代当有新作为,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改革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持把改革进行到底,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硅基生物基千亿产业重要承载区、打造皖北绿色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面激发禹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

——财政收入增长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完成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

——城镇调查失业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国家要求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9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稳步推进《蚌埠市西部城市更新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努力形成“工作围绕项目干、项目围着发展转”的浓厚氛围,全年新增谋划项目储备达600亿元以上。支持玻璃设计研究院创建硅基新材料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总投资10亿元的聚达光电柔性触摸屏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实现年产柔性触摸屏模组800万组、产值8亿元。支持丰原集团万锭聚乳酸纤维产业化应用项目发展,让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在服装、装饰等行业大放异彩,努力将禹会打造成为蚌埠市发展硅基生物基产业的重要承载区。支持中粮、丰原、八一、佳先等企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壮大总部经济。抢抓绿色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机遇,支持鸿路钢构产能提升至10万吨/年、支持年产12万方PC构件项目扩大生产、支持建华新型绿色建材新上项目、扩大产能,全力打造年生产规模达50亿元的皖北绿色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华军轮胎年产200万条特种轮胎制造项目建成投产、促进盛鸿科技1万套汽车节能充电桩项目开工建设、保障总投资5亿元的工驰运输车辆底盘研发制造项目落地,进一步扩大工驰货柜车、保温车等厢体车辆生产规模,实现产量过万台,逐步形成我市汽车零部件制造新高地。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兑现各项惠企政策,推进区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各项举措落实,支持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坚持对辖区企业新上项目与新落户招商项目一视同仁,享受同等优惠政策,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扎实推进东磁手机智能充电器、箱包智能锁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以上设立5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基金,支持亚源印染、冠宜箱包、行星工程机械、奥特纸箱机械、晶菱机床、海鑫印务、高科能源、江淮车轮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品效益好的企业,发展成为“单打冠军”和行业“小巨人”。通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方式,支持创业机电、通达汽车、万宝玻璃、晶辉玻璃等民营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千方百计把企业做大做强。

集聚军民融合产业。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放大政策叠加效应,按照“七个一”,即:一个规划引领、一套班子推进、一个基地承载、一批大院大所集聚、一套政策体系扶持、一支产业基金引导、一套市场化机制运作的要求,持续优化产业平台,完成军民融合产业园(一期)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筑巢引凤”,使之成为创新孵化器、军工产品产业园、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与央企、大企强企的有效对接,加强与4041214所、方圆机电等驻蚌、驻区单位联系,推动项目建设。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蚌埠基地建设,搭建军民融合产业承载、孵化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发展,提升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的综合实力。

(二)强化资源配置,全面加速三产发展

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建成G3高速东海大道出入口,提升和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支持G345国道(蚌埠段)开工建设。支持蚌埠船闸扩容改造,推动淮河河道等级“三升二”,提升通航能力。围绕港口做物流,引进全国知名公路整车运输企业——深圳南山集团赤湾东方物流项目,集中1000辆配送车辆,建造200亩全国性物流节点,大力推动甩挂运输等物流业务发展,实现运输营业额超20亿元。支持顺丰速运分拣中心扩容建设,实现年分拣快递1200万件。服务港口整治,推动标箱转运、船运补给等业务拓展,支持淮河区域中心第一大港建设,实现“以港兴区”。依托口岸做贸易,支持蚌埠新港开辟新的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扩大外贸集装箱业务实现进出口货物3万标箱

繁荣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立足辖区涂山、黑虎山等山水资源禀赋,依托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蚌埠闸水利风景区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借助禹会全民健身中心、涂山·黑虎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主动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推动运动竞技产业健康发展。推进省级禾泉农创小镇项目建设,打造以农创(创客、创业、创新)+旅游为特色的农业众创空间,培育农业产业化创业经营主体300户,年吸引游客80万人次。启动总投资20亿元的蚌柴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通过修复老厂房、培植新亮点,重现蚌埠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工业基地旅游品牌。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强与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对接,推动双创中心、西安交大蚌埠产学研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引进、孵化各类创新型企业100余家,实现总销售收入超50亿元。开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的总部集中区、总投资5亿元的蚌埠(皖北)金融外包服务中心,集聚更多科技研发、金融外包、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支持银河中心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作用,吸引更多的电子商务、保险、教育培训等企业入驻发展,实现经营收入超5亿元。培育壮大丰原国际贸易等外贸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0户,完成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支持观澜花园道特色餐饮娱乐、钓鱼台欧尚生活购物、淮河西路金域蓝湾区域大型连锁餐饮、超市等特色街区建设,全区新增入库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助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三)完善三农体系,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开展农村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严厉打击横行乡里、非法侵占村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全力推进黄苏段收尾工程建设,建成14.4公里混凝土堤顶道路、新建3座排灌站,全面提升淮干一般堤防保护区防洪标准和近10万亩土地灌溉条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西朱、冷水、后程等10个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持续推进“三大革命”,完成改厕1300户。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抓好“四好农村路”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用足马城自来水厂产能,加快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工作。

推动农业产业优化。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禹会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70%的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投入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奖励基金,支持孔津湖泥鳅、天河水产、西朱睡莲、涂山石榴等农业品牌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支持畜禽养殖向蘑菇栽培、特色果蔬等设施农业转产转型,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40%以上。投入1600万元,启动大洪山第三轮矿山生态治理、植绿复绿、经果林营造工程,让大洪山绿树成荫、花开四季、果实累累。

服务农民创业增收。抓好落实全市实施稻渔综合种养“5211”计划,创建二个500亩以上示范点,一个1000亩以上示范点,力争实现亩产千斤粮、亩增收千元的“双千”目标。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为农村现代化发展“加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增农村电商经营户10户,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过亿元,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宗洼、涂山、黄郢等精品村建设,提升村庄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支持民宿开发、庭院经济发展,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促进农民增收。扎实做好农村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确保全区建档困难群众全面解困。

(四)加强城市建管,全面提升城区品质

筑牢安居工程。坚持安置房建设周调度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划定横道图,实行挂图作战,完成马城新区安置房(一、二期)、禹都新天地(二期)等4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柴油机厂B地块、滨河西片区11号地块(三期)等安置房建设,让更多群众早日回迁新居。启动新一轮安置房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个安置房项目,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实现“以房等人”,共筑和谐安居梦。

深化城区开发。坚持城市建设项目化运作,稳步推进征迁拆违、大建设及棚改工作。全面启动投资30亿元的滨河新区近300亩商住用地综合开发,推进水系治理、基础完善,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推动华地公馆畅园、朗园、弘阳公馆,柏庄香府、柏庄临湖郡,中梁壹号院、观澜瑞公馆、观澜花园道、荣盛时代广场、拓基鼎元世家等一批房地产、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全面改善禹会的人居环境。加快总投资1.3亿元的禹会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四馆”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公共服务型综合体。启动总投资1.5亿元的铁路遗址公园和张公山北公园项目建设,通过生态修复、铁路遗址保护,使之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景观节点。

加强城市管理。坚持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经营秩序管理,规范车辆停放,完成餐饮油烟设备安装150台套。广泛开展好人评选和褒奖活动。深化文明祭祀、烟花爆竹禁放管理,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扎实做好“两治三改”工作,依法推进违章建筑拆除,年拆违6000平方米以上。启动蓝鲸小区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过拆除违章搭建整治雨污管网、修建道路照明等措施,着力改善近9000户群众居住条件。全面推进绿满禹会建设,采取见缝插绿、养护更新等方式,推进绿地、绿廊、绿带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

(五)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无校籍管理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投入2000万元,完成蒲黄、庙前等6所农村学校“改薄”工作,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二期建设,办学规模将突破5000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第三期建成招生,在校师生将达万人规模,实现招生规模、招生质量“双提升”,争创皖北一流学校。加快推进秀水实验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启动48个班级办学规模的新校建设,提升优质教育覆盖面。启动与蚌埠二中的集团化办学合作,确保二中初中部建成招生。投入资金700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张公山一幼新园区,开办一批新的优质幼儿园,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

全力提升医疗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投入600万元,支持“医联体”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普惠于民。采取政府保障、优质医疗机构主导的方式,推进投资5亿元的皖北妇儿医院项目建设,打造皖北一流的优质专科医院。推动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禹会区人民医院建设,为群众提供1300个服务床位。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支持康养中心项目建设,依托民政园项目,推动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为群众提供3600多张医养床位,努力打造皖北设施最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扎实做好民生工程实施,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化欠薪源头治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双拥”工作。依法做好统计工作,严格档案管理,扎实做好民族宗教事务、外事侨务工作,加大残疾人、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群众文体等事业投入,让禹会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健康发展。

(六)严格依法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严格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科学利用资源。扎实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落实,完善“一林一策”规划,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700亩。严格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天河饮用水源地、蚌埠闸取水口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健全环保问题整治工作周调度、月推进机制,实现环保工作常态化、网格化管理,确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回头看”各项要求,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地净水洁。聚焦PM2.5等目标任务,严控严管,开展大气溯源解析,长效抓好施工扬尘管控、“散乱污”企业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让禹会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推动“快检室”建设,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全面建成总投资300万元的马城消防站、配齐9个社区微型消防站,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铸安”行动,紧盯危化品生产、运输等重点领域,加强隐患排查,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整合应急力量,加强监测预警,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涉黑涉恶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切实提高治安防控、精准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全力推进“平安禹会”建设。深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单修河调解工作室”“郭亚东调解室” 作用,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和谐。严格落实领导值班接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加强推进法治信访,依法打击缠访闹访、以访施压、借访牟利等不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坚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突出问题,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七)彰显责任担当,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持续优化为民服务能力。坚持政府党组带头学习、带头学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政府决策符合法定严格按照要求,对标对表,认真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持续加大“放管服”力度,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启用18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公司开办、项目申报等800多个行政审批事项,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等4000多个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门办理、一次办结。彻底打破“卷帘门”、在审批上做到真便利,打破“玻璃门”、在准入上做到真放宽,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

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持续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推动新型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公平、公正、高效的执法体系。严格规范权责清单,促进部门主动履行法定职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控制政府新增债务和隐形债务。稳步推进国有公司市场化改革,强化对国有房屋、国有资源的使用管理,盘活存量资产,让资产产生更大效益。坚持民生优先,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基层一线、农村地区,以实际行动改善民生福祉。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交办问题,大力推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两个责任”落实。全面开展以“对标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担当”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综合运用巡视整改成果,举一反三,切实从源头抓起、治本做起。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加强对重点领域风险点的预警和预防。在招商引资、服务项目上落实“三个一切”要求,推行清单制管理,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对全区130多个重点项目、六个安置房项目,实行“一周一分析调度、一月一督查推进”,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通过激励机制,支持大家干事创业、汇集智慧、尽职奉献、用心服务,推动禹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更需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蚌埠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奋力开创新时代美好禹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