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4年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一年,是十二五计划攻坚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产业提升、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三大任务,稳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带动、农业集约发展”四大战略,工业转型步伐加快、产城一体加速发展、旅游文化品牌逐步提升、农业集约规模不断壮大。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12.4亿元,增长7.4%,其中地方收入7.5亿元,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4亿元,增长13.8%。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9654元,增长11%。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力禹会取得新发展
工业转型加速升级。深入推进主导产业“走出去”战略取得新突破,丰原集团巴西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匈牙利柠檬酸厂开工建设,营销网络实现全球化。安徽省历史上第二大海外并购项目——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并购德国光伏企业阿旺斯公司,总部经济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八一化工等重特大企业发展迅速,带动引领作用明显。佳先股份在新三板成功上市,产品通过欧盟法规全球领头注册。中粮生化、丰原集团蝉联全省百强企业。盾构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通过国家评审。通达汽车零部件入选全市首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丰原涂山制药、亚源印染等3个技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安银金融机具主体完工,冠宜铸铝门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8亿元的祥兴箱包二期等5个项目签约待建。企业改制稳步推进。禹会区成为全市唯一一家首批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区。
农村经济规模壮大。深入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皖酒集团集中流转天河周边土地1000余亩。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近4000亩,总计流转面积达5.5万亩,占承包经营面积近50%。新增金海种业、孔津湖农业开发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龙达农业、鸿恩草鸡等55家农业合作社规模壮大。投资1000万元,完成广德、石巷等4座泵站提升改造。涂山石榴、孔津湖泥鳅等农产品参与农交会,远销海内外。涂山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启动。全年造林近4600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小麦“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单产达492.5公斤,创历史新高。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淮河流域首个集装箱码头(蚌埠至太仓)正式运营,总投资约4.5亿元的新港二期正在建设。中粮生化申报海关AA类管理企业获批。恒天集团总投资2.5亿元的马城货运码头项目深入推进。商业聚集不断显现,引进瑶海家具商城,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携手欧尚共同发展,总投资5亿元的合百大禹会商业中心项目运营良好。文化科技旅游项目深入推进,大禹文化产业园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光荣使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巨人网络实验区项目成功签约。投入近千万元的涂山景区提升工程顺利完工,总投资2500万元的禹王宫修缮项目稳步推进。
(二)坚持城乡统筹,宜居禹会展现新魅力
旧城改造加速推进。深入推进项目征迁,先后完成滨河3#、12#、13#、14#、15#、18#地块、吴湾二期等棚户区,新东王、老贯徐二期等城中村以及下朱自然村、中环线西段等大建设项目的征迁工作,累计完成征迁8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4650亩。安置房建设步伐加快,新开工安置房5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的140%。滨河西片区2号、11号地块、老贯徐一期、东海新村等近30万平方米安置房全面竣工,占目标任务的118%,2500户居民即将回迁新居。兴光尚庭、荣盛锦绣香堤、柏庄春暖花开项目基本建成,总建设面积达90万平方米。观澜御湖世家、西湖观邸、信地潜龙湾、茗香金庭、金域蓝湾、柏庄跨界、银河中心、冠宜国际等8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拔地而起,总建设面积达23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逆势上扬,销售近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兴中路、长乐路打通工程全面开工,席家沟路拓宽建设启动,通达条件显著优化。
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坚持规划引领,马城镇(含天河科技园)总体规划获批。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实施大洪山封山治理,严打非法采石、采砂,拆除非法码头20处,拆解采砂船68条,保淮河水道安全畅通。安置房建设扎实推进,20万平方米马城新村建设规划通过评审。畅通工程全面实施,206国道(上洪村三岔路口至淮南界)一级公路建设征迁工作全面启动。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马孝路、庙前至广德等三条道路主体完工。马城快速公交枢纽完成选址,新区污水处理、供水、供气、通讯等综合配套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马城指挥部再次扩容,增派30个部门90余人服务马城发展。
产城一体不断融合。强力推进东海大道西段(北部全域、南部50米范围内)综合环境优化,交付净地2000余亩。天河周边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完成,与蚌投集团共同注资1亿元成立天河开发公司,成功复制“高铁新区”开发模式。天河周边开发深入推进,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一期工程近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投入使用,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禾泉农庄等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进驻选址加速对接,上海儿童医院等项目积极跟进。
(三)注重蓄积后劲,活力禹会激发新动能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深化与一机部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依托丰原集团等骨干企业,争创国家级研发平台,不断提升科技业创新能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6次,达成合作19项,促成佳先化工与韩国斗本公司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水滑石项目。全年发明专利申请480件,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10%,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4%,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亿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丰原集团和玻璃设计院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禹会区被认定为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区。
招大引强成效显著。积极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坚持高位选择,瞄准国内100强、行业50强,先后促成伟光汇通、庭瑞、德尔、德成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来区考察;赴东部华侨城、深圳英之健、上海交大等国内知名企业或机构开展招商引资。成功举办禹会区优质地产项目推荐座谈会,吸引碧桂园、信地置业、海亮地产等知名开发商参加。总投资近12亿元的国皖集团LNG加气站项目签约待建。预计,全年完成省外亿元以上新项目到位资金5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2000万美元,增长39.8%。
融资保障不断增强。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提升银行业对地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成功举办“金融服务进百企”银企座谈会,签约放贷10亿元。佳先股份已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天润化工成功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1亿元。中晶化学、安银机具等企业上市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冠旗艺术玻璃、伟瑞工贸等10家企业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5000万元。在全市探索林权抵押贷款,争取资金近9000万元。通过建投、禹发等融资平台,争取国开行、农行、建行等新型城镇化和棚改项目授信41.83亿元,到位资金7.86亿元。
(四)实施九大工程,幸福禹会展现新成果
坚持民生为本,全年投入2.05亿元实施35项民生工程。深化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建设城区、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提标扩面工程,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工程,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应急管理、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科技协作、保密等工作不断推进,老龄、妇女、儿童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实施社会保障还福工程。投入500万元用于实现农村低保提标扩面388人,投入144.3万元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591人。“老民师”等老字号补助得到落实。投入50万元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近600人受益。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发放80岁以上高龄津贴6363人次,231.9万元,发放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8家,27.8万元。健全保障机制还富于民,让百姓生活更暖心。
实施就业服务普惠工程。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8463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21%,促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714人,接收退休人员3.7万人,服务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8%,控制在4.5%以内。完善就业服务普惠于民,让百姓从业更省心。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北师大附属学校示范作用显现,当年招生700余人;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实施“升级达标教育展翅”工程,城区学校339个班级全部实现“班班通”;加大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力度,重点投入1200万元开展农村薄弱地区学校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共享于民,让百姓就学更倾心。
实施宜居环境优化工程。喜迎门、秀水新村等小区棚改安置房回迁安置2500户,公租房实物配租1020户。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强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多渠道利用秸秆,圆满实现禁烧“零火点”,PM10污染指数达到省控目标。整治环境卫生薄弱区域,开展清扫无缝隙,保洁全覆盖工作。3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面推开,深入开展植绿补绿、拆除违章建筑、疏通生活管网、规范生活楼宇、清理占道经营等工作,塑造宜居环境于民,让百姓安居更舒心。
实施交通出行便捷工程。协调开通延伸139、133公交线路,解决东海大道至张公山新村的公交盲区问题,完成新船塘首末站建设,升级改造辖区内近20个候车站亭。投资180万元完成小街小巷改造12000平米,铺设管道约900米,更换窨井盖150座,11条主干道、193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常态化。畅顺交通便捷于民,让百姓出行更称心。
实施公共文体融入工程。弘扬大禹文化,“涂山庙会”吸引游客近12万人,成功举办第三届郁金香花展和第二届蚌埠花博会,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投入370万元用于花鼓灯传承人生活补贴、文化场所建设和居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体制监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基层活动,送影送艺500余场次。丰富文体资源融入于民,让百姓活动更开心。
实施健康服务贴近工程。依托第一、第四、123医院等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新建马城急救中心,着力打造禹会医疗服务圈;新农合参保27684户、91384人,参合率达112.3%。深入推进全民医疗档案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各4家。促进健康服务贴近于民,让百姓就医更贴心。
实施平安禹会建设工程。投入755万元资金组织开展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百日攻坚活动,打击犯罪,安装治安视频探头2500余个。建成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12个。区法院审判法庭开工建设。破获“天道助康”特大传销案件,教育训诫涉嫌人员600余人。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强化青少年思想引领工程,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构建平安社会取信于民,让百姓生活更安心。
实施拓宽窗口服务工程。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市场监管、劳动保障等5家单位现场办公;马城新区建设指挥部和行政服务中心紧密配合,驻点办公;精品社区创建稳步实施,建成村(居)级全程代办机构43个,一站式服务便民快捷;政务服务便民热线、OA电子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服务模式多样化、信息化,实现“为民办事零障碍、窗口服务零距离”。拓宽政务窗口服务于民,让百姓办事更顺心。
(五)坚持学用并举,效能禹会实现新提升
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土地集约利用、重大决策公开以及在化解政府债务、依法征收等方面的新政策,形成新优势,推动新发展。老贯徐安置房二期实施项目一体化招标(勘察、设计、施工),缩短建设周期4个月。推进学前教育设施集团化管理,提升配建教育设施使用效率和学前教育办学质量。质检、食药、工商实现职能整合,不断简化许可、强化监管,整顿规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9件,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11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政府班子走访调研20余次,征求意见140余条,清理办公用房等35个即知即改问题整改到位。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5件,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
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消减行政审批(备案)事项3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办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来件来电2135件,党政主要领导接待信访群众25批500人次,涂山-石巷断头路等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社区一居一品建设不断深化,锦绣社区的“百姓QQ群”、张公山的“社区服务110”等特色服务方式深受欢迎。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对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通过各位代表委员、各位企业家的鼎力支持,我们攻坚克难,破冰前行,顺利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向解放军官兵、武警指战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向参与、支持、关心禹会现代化建设的广大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欣喜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工业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新的带动性项目偏少,农业产业调整势在必行,三产提升仍有压力,征迁拆违、旧城改造任务繁重,民生改善任重道远。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政府职能转变远未到位,一些工作人员依法履职能力有待提高,“四风”问题时有体现。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让大美禹会建设更加出彩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从全国看,中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稳中求进是经济发展的总基调,伟大的中国梦深入人心、催人奋进。从全省看,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改革创新、主导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十个方面发展迎来新机遇。从全市看,大建设、大发展以及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战略成效逐渐显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开拓奋进,用好用活区内资源,谋划引进带动型项目,实现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在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转型和提升发展质量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围绕“三大任务”、“四大战略”,全面完成十二五计划,认真做好“十三五”谋划,坚持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好中创优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为落脚点,深入推进产城一体,全力推进大美禹会、宜居禹会、和谐禹会、幸福禹会建设。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出生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国家要求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以内。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紧跟国家经济转型步伐,以优质增量带动结构调整,建立禹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抓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推进年产150万台欧Ⅵ发动机工业园建设、重点打造中建材住宅产业园、推动一机部机械装备工业园项目落地。通过一批园区平台促进专业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抓优势企业的跨国发展,支持丰原集团与东欧、南美开展国际贸易等领域合作,服务玻璃设计院跨国发展战略,做大总部经济。抓企业上市发展,发挥企业融资功能,做精、做优中晶化学、行星工程机械、能源公司等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中粮沼气利用、三一重工机械装备制造、工程车轮辋等项目开工建设。打造智慧产业工业园,推动航空航天、电子科技、软件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平台承载。全面完成工业集中区道路接线工程,实现与中环线、黄山大道贯通,年内实现园区水电气各类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完成投资9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8万平方米,力争吸收10家以上专精特新规上企业。加快实施马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排水、通讯、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对接经纬纺机等项目,打造马城新区产业承载平台。整合智慧城市项目的优势资源,依托银河中心、冠宜大厦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巨人集团、汇能大厦等电商项目推进速度,为网络营销构筑优质的“B2C”平台。深入与蚌投集团、城投公司合作,做大做强天河建设开发平台,依托涂山环境提升、东海大道综合整治,力争引进一批文化旅游、休闲创意项目落地。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鼓励引导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和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调优专利资助政策,促进专利申请量质并举,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强与国开行、各大商业银行及信托公司的合作力度,力争融资15亿元用于区域开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支持佳先股份增资发展,力争中晶化学、行星机械等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做大做强融资平台,着力提升建投、禹发、华兴、禹泰公司融资能力,紧扣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资金需求,力争做到融资结构最优化,融资成本最低化。提升专利撬动资金能力,深入开展专利质押贷款,解决中小型科技服务企业融资难题。
(二)聚集山水文化资源,提升三产支撑水平
加快西部综合开发。大力实施东海大道西段沿线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绿化造景,提升涂山风景区的景观品质。深入与伟光汇通、巨人集团等企业对接,推进总投资60亿元天河古镇项目建设;支持禾泉农庄二期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承载力。尽快落实安财商学院选址,推进禹王宫修缮工程。结合禹墟遗址公园谋划和花鼓灯生态村核心区建设,提升西部片区历史文化底蕴。
持续优化商业布局。在“363”发展框架的基础上,推进滨河新区、钓鱼台、张公山等三个商业组团构建,引进方正科技、89太阳城、欢乐星辰、银河中心等更多商业综合体项目,围绕青年创业、创新驱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型业态的集聚与引领,大力发展城市业态新经济。启动滨河景观廊道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的席家沟岸线景观改造,促进银河商业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早日竣工,着力打造20万人的临湖亲水滨湖新社区。加快观澜御湖世家、荣盛锦绣香堤等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步伐,加速培育商业形态,打造南部高端住宅、品牌商业街区,推进钓鱼台生活圈的打造。局部实施张公山区域旧城改造,依托合百大商业中心、白马购物中心、张公山美食广场,打造禹会区西部核心商业圈。
继续聚焦港口物流。结合蚌埠(皖北)物流保税区建设,完成新港二期项目,推动总投资2.5亿元的现代货运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蚌埠新港集装箱码头的带动效应,发挥港口物流的综合服务优势,构建公路、铁路、水路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借助中粮生化、丰原集团等海关AA类管理企业的通关优势,推动企业外贸发展。加快推进华禹物流园搬迁。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国皖集团LNG重型设备加气站建设。支持冷链、鲜活农产品等特殊物流的发展。
(三)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提升农业增效水平
启动投资4亿元的淮河堤防加固工程和投资2亿元的席家沟北段岸线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孔津湖、荆山湖排涝设施更新改造和石巷、洪集水库除险加固。启动环天河林带建设,做好206国道沿线、涂山、独山绿化,完成造林4000亩。全年流转土地4000亩。打造涂山万亩石榴产业园。全力支持龙达农业、独山河林业等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孔津湖泥鳅、鸿恩草鸡、禹汇蔬果、涂山石榴、西朱睡莲等品牌效应。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努力打造3个省、市级“特色农业”示范乡镇和村。发挥禾泉等项目建设作用,加强与台湾走马濑现代农场、台湾农渔联合会的联系对接,着力发展天河生态渔业,推进天河古镇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四)强化城乡建设管理,提升产城一体水平
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围绕“三环六轴三带”,优先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促进资源聚集,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力争做到“三级全覆盖、城乡一张图”,积极完善四大分区的功能定位,让碧水蓝天的天河周边成为休闲旅游资源集聚地,让历史厚重的涂山成为文化创意的集聚地,让生机勃勃的马城成为承建产业转移的集聚地,让人杰地灵的主城区成为新型业态集聚地。彰显禹会“半城山色半城湖,宜居宜业宜游地”的区域品位。
高标准、严要求建设。谋划实施续建、新开工市级大建设项目82个,投资突破120亿元,尽快启动滨河5#、6#棚户区、加快老贯徐、周蔡城中村改造、东海大道西段、206国道等区域征迁,完成征迁50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40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20万平方米。加快信地潜龙湾、荣盛锦绣香堤、观澜御湖世家、西湖观邸、茗香金庭、金域蓝湾、银河中心、柏庄跨界、和顺第九街等一批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启动马城安置房项目开工,改善新区百姓居住环境。计划投资800万元实施黄郢、西朱、花郢、陈郢等“村村通网化工程”,投资50万元改造5条小街小巷。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面积20万平方米,新建街头绿地(游园)2个,绿道建设3.2公里。
高效能、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三改一拆”,改造棚户区、旧厂区和城中村50万平方米,做到新生违章建筑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创建24个无违建村。健全文明创建动态管理考核长效机制,强化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环境专项整治,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争取再创3家市级文明单位。扎实开展朝阳路、涂山路、东海大道等主干道的清扫保洁市场化试点工作,探索“管干分离、市场竞争”管理体制。推进马城镇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对未接管老旧小区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接管,在全市率先真正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务实推进民生改善,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切实抓好保障型民生。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适时组织辖区重点企业、用工大户企业,深入乡镇社区开展专项招聘活动,统筹解决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问题,确保全年新增就业7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严格执行公租房并轨制度,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做好公租房分配工作。
切实抓好发展型民生。投入资金2亿元,全面完成35项民生工程。继续开展“均衡发展教育展翅工程”,加快实施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二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加强马城区域学校标准化建设。与蚌埠二中教育集团联办总投资1亿元的钓鱼台九年一贯制学校,打造省级示范新迎河桥小学,让城南居民享受优质教育。积极争取上海复旦大学儿童医院项目落地,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完工,积极谋划孝仪医院项目,推进区疾控中心等开工建设。健全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机制,严格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各类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尽快启动喜迎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加快总投资3亿元的民政家园项目建设。建设大学生助残基地,积极争创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扎实开展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切实抓好和谐型民生。深入推进宪法教育,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争创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城区。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推进信访积案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保持秸秆禁烧零火点。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禹会建设。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改革创新型政府。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制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成卫计整合。完善政府工作创新制度,争取在政府融资平台、行政审批制约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禹会模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农业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等方面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改革之路。全面推广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打造“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新渠道。
建设服务效能型政府。加强禹会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审批试点工作,努力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内快审批”。制定公共服务清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在所有乡镇社区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继续做好政风行风热线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精简会议文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建设法治透明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争取满意率达100%。健全区、乡、村三级信息公开工作网络体系,建立执法卷宗公开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完成公车改革。认真贯彻新预算法,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管理、严格自律,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禹立潮头,自当扬帆远航;会通四海,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禹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敢为人先之念解放思想,以强毅果敢之气深化改革,以革故鼎新之力推动发展,为十二五完美收官、建设大美禹会和蚌埠重返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