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
首页 > 专题专栏 > 工作报告

禹会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 时间:2012-01-04 17:09 点击: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及过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禹会区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10.76亿元,增长3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6亿元,增长36.4%;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74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6312元,增长20%

一是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增长42%;实现工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35%。其中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2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42家,其中,亿元企业13家。工业集中区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以禹会工业园和乡镇特色园区为载体,通达汽车零部件、海鑫印务、天一包装等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园区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

二是项目建设稳步实施护聪防护用品、杭氧气体、创业机电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八一化工年产15万吨烧碱改扩建、滨河西片区开发改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16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合百大商业中心、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等8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临港物流园、高科能源装备制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精心组织参加徽商大会、中博会、(中国·蚌埠)装备制造业合作对接会等重大经贸招商活动。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资本活跃和产业转移前沿地区开展上门招商,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联系制度,加大外出招商走访力度,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1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到位资金37亿元,增长30%,其中,利用外资2200万美元。

四是征迁拆违扎实推进。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区、乡(镇)、村三级推进机制,针对市、区重点征迁项目,细分任务,集中力量,逐一攻坚,实施项目44个,完成36个,完成征迁7436户,面积111万平方米,交付净地4869亩,为改善辖区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全市最为关注的钓鱼台拆迁项目年内圆满完成,全市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滨河西片区征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3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任务全面开工。加强拆违控违力度,累计拆违8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小楼板厂整治任务,取缔77家。 

五是城市管理提标升级积极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加强城市秩序管理,重点实施了规范经营门点、取缔流动摊贩和夜市排档、打击非法小广告等专项整治工作。胜利路外立面综合整治全部完工,红阳饮食群实现退路进场、进店。在全市率先开展环卫体制改革,将全区27条小街小巷、41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生活小区及4个城中村纳入了保洁覆盖范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六是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继续抓好民生工程提标扩面工作,实施项目21个,全年投资1.6亿元。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资金1359万元。拨付廉租房租赁补贴资金508万元,廉租住房保障2446户。新农合参合人数52091人,参合率104%。积极开展节日走访慰问和百名干部帮扶百户困难家庭活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七是社会事业统筹发展。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7894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94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135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25886万元,接收退休人员3.5万人,服务率达100%。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被授予全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投资近2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15个校舍安全加固项目全部完工,5个重建项目按期推进。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省级先进区各项任务全面达标。禹会花鼓灯艺术教育基地和特色学校揭牌,冯嘴村花鼓灯传习所被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称号。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八是社会管理得到加强。社区整合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区44个社区整合成22个,整合力度和规模全市最大,建成大庆街道如意和锦绣两个标准化社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13千案攻坚案件全部办结。扎实推进平安和谐禹会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建设、城乡统筹、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自2007年开始在九个县区综合目标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09年区政府被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五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标志着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也标志着本届政府的使命圆满完成。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坚持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科学发展中跨越赶超。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69亿元;工业总产值560.84亿元,年均增长27%;财政收入26.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8.1%2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26亿元,年均增长40 %。工业集中区提质扩容,14家企业入驻投产建成山香创业园、仁和建材园等6个村级园区,引进企业40家,2009市区工业集中区先进单位称号。长青乡被评为市十佳乡镇”。

这五年,是开放创新厚积薄发的五年。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助力经济加快发展。五年来,累计实现招商到位资金97.62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8200万美元,合百大、高科能源、森禾种业、祥兴集团、三一重工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来我区投资兴业。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五年来,累计新增专利申请1200件,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辖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3家,丰原集团、佳先化工、行星工程等8家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开展新一轮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综合治税,在全市率先成立街道财税所,乡镇街道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这五年,是辖区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坚持把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作为目标,进一步明晰城市定位,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五年来,全区开发改造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拆迁面积200万平方米。加大对农村道路、桥涵、安全饮水、水利设施改造等投入,建成村村通工程84.38公里。新增绿地面积91,省级文明单位增加到13家。全市面积最大的饮食群张公山美食广场成功运营,市容环境明显改善。2010年,区环卫所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87亿元,2009年被市政府评为民生工程组织实施优秀奖。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创建市级特色学校5所。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成大庆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乡镇卫生院、3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七年获得全市目标考核综合表彰,2010年被评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区。基础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先后被民政部,省委、省政府评为全国养老社会化服务示范城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级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注重与高等院校合作,提高花鼓灯传承人保障水平,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系花鼓灯实践基地相继建立,秦集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禹墟保护性发掘取得重大进展。审计工作不断创新,获全省审计机关审计创新年活动先进集体。统计工作扎实有效,先后评为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省级先进集体。残联工作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安全生产连续八年评为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先后被省评为综治模范县区平安县区信访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区人武部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被省军区、市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此外,民族宗教、防震减灾、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妇女儿童、人防消防、人事档案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这五年,是效能建设不断增速的五年。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切入点,加快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区级行政服务中心,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6-2010年全省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省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议案、建议、提案404件,满意率99%加大对财政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涉农和民生工程项目、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正。完善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工作规程及区政府议定事项交办督办等制度,政府的行为进一步规范,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经过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谱写了禹会发展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认真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禹会区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禹会区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不够快。城区开发改造、社会事业发展及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繁重,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还需继续加强等。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及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本次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禹会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正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阶段,也是立足富民强区、实现率先跨越、建设幸福美好新禹会的重要时期。从面临形势看未来五年,禹会发展同全市一样,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经济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皖北振兴的核心增长极,建设皖北中心城市,建设六个蚌埠,为禹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必将极大地激发投资和消费需求,拓展发展空间。受宏观环境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但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这几年我们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轨迹,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政策机遇来看,随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省启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享受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以及我省全面加快皖北地区振兴步伐、更加突出蚌埠核心增长极地位;我市推进城市西扩发展,将天河片区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都将有利于我们在科技、产业、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从发展基础来看,我市全力打造皖北物流集散中心和淮河最大的航道枢纽中心,随着京沪、京福高铁相继开通,蚌埠南出口、西出口改造全面完成,大庆淮河公路桥顺利推进,禹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禹会工业集中区及秦集镇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纳入市重点保障范围;精细化工产业晋升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旧城及棚户区改造空间很大,特别是近年来征迁拆违工作,锻炼了一批勇于担当,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升级提速、率先跨越为总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大”的发展思路,以产业升级、旧城改造、天河开发三大任务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的集中区、商贸服务的活力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平安幸福的宜居区,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六个突破,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4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人口出生率和政策符合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内;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以上。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打造产业升级的集中区围绕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做强大工业目标,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高效农业为特色、现代服务业为重要增长极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培育超100亿元产值的企业1户、超50亿元产值的企业3户、新增亿元以上企业8户、超5亿元工业增加值的园区1个,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引领、园区工业支撑、骨干企业带动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中粮生化、八一化工、丰原集团、天润化工等大企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特种装备汽车的有利时机,深化与三一重工、江汽、通达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全面提高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走集群发展之路。加快禹会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承接载体,力争经过五年发展,形成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活力充沛、竞争力强劲的区域经济体系。 

——打造商贸服务的活力区。围绕建设城市西部商业副中心,做好城区商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以合百大商业项目为中心,以滨河西片区和大庆片区为两翼的商业圈建设,完成辖区10万平方米大中商业项目开发,高标准布建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多功能购物中心、高档次商业街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围绕建设蚌埠至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水路快速物流通道,重点做好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集装箱码头和临港物流园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推进粮棉物流园区、危险化学品物流园等专业物流项目建设,加强与中储粮、安达等驻蚌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围绕建设皖北重要文化旅游集散地编制实施禹墟、花鼓灯保护区综合开发规划,深化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品牌建设,继续开展禹墟保护性发掘工作。围绕建设皖北一流的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基地,加快天河度假旅游、石巷蚌埠闸水利风景区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步伐,打造“山魂水韵·人文驿站”旅游名片大力培育花卉产业和生态农业,支持蚌埠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发展,建成集科技研发、生产应用、营销物流、休闲观光于一体,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区

——打造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着眼于打造宜居宜游的新城区,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棚户区及旧住宅区改造,基本完成辖区24个棚户区、5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将滨河西片区打造成为蚌埠市西部功能齐全的精品商住区,秦集镇天河周边开发成为现代农业示范、休闲观光的生态精品镇。抓住城市西扩和大建设机遇,结合城市中环线、西出口、大庆路淮河公路桥等项目,着力优化城乡路网建设,全面打通辖区内“断头路”,全面完成二、三级道路改造,加强水电气配套,拉开城乡框架、完善城区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推进天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巩固扩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成果,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力提升公共文明指数。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化标准,努力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加强城市远郊乡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战略,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城镇化率达70%

——打造平安幸福的宜居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质量效益较好、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为重点,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水平、可持续转变。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开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水平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实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谋划建设禹会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形成区乡村三级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网络。加强社区管理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示范社区建设达到60%以上。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切实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以创建“平安禹会”为载体,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强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禹会的重要一年,切实做好2012年工作意义重大。

综合各方面因素,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产增长3%、二产增长12.5%、三产增长15%;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实现招商引资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支持中粮生化、丰原集团等企业加速向百亿产值冲刺,加快八一化工、佳先化工等规模以上企业促量提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质、化工新材料、专用智能设备等为重点行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扶持神洲建材科技、元鼎新型建材等规模企业实施产品升级,产能扩张。支持一批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使其快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强化经济运行调控,提高月度经济运行的分析质量,增强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快速运行。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完成合百大商业中心、禹通物流园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蚌埠新港二期项目,扎实做好蚌埠(禹会)粮食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旅游文化年”活动,建成运营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保障第六届全省花卉博览会成功举办。开工建设花鼓灯艺术传承基地、天河、黑虎山-蚌埠闸景区基础设施、天河源假日生态农业基地、张公山景区提升改造等项目,打造皖北旅游品牌。全面盘活张公山宾馆资产,打造成一流的涉外旅游宾馆。加快秦集商贸城、19号地块淮河路步行街、金域名城等商业节点建设,积极推进长乐路商业步行街区等项目,着力打造西部商业圈。

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加快推进禹会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扶持南京禹王农业公司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示范村,推动我区农业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面完成天河下游治理工程、淮河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冯西圩除险加固工程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1土地治理项目。完成一般社会成片造林400亩,义务植树6万株,一般森林抚育2000亩,线路绿化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4.8%

(二)着力保持投资强劲势头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实施“3461”行动计划,坚持重大项目县级领导牵头联系和月调度项目制度着力化解项目建设中瓶颈因素,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努力争取重大项目列入市“3461”项目和省级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好思家涂料、安宇乳胶制品生产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石油化工机械成套设备制造、法院审判业务用房等项目,推进铸造基地建设、禹会区档案馆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拓展与40所、中建材等的合作空间,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保持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势头,争取新增谋划储备项目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

不断提升招商质效。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良好机遇,推动招商引资不断升温,力争招商引资总量突破46亿元。突出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强等大企业,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加强与玻璃设计院、一设院、电子41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合作招商。围绕机械装备工业园的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国恒天、三一重工等企业对接,力争更多的项目落户禹会。认真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暨蚌埠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类重大招商活动。完善招商考核奖励机制,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密切跟踪在谈、签约和在建项目,切实做好祥兴国际箱包制造基地、华孚棉花仓储及交割库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及时跟踪国家、省、市投资政策动向,全力做好上级资金的争取工作,确保对上争取资金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建立银企沟通机制,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合作,力争辖区企业新增贷款18亿元以上。建立政府性资金存放与银行贡献度挂钩机制,引导和撬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区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注重发挥民间资金对投资的强力支撑作用,力争组建1家担保公司,1家村镇银行,同时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科技专利成果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着力破解资金需求难题。

(三)着力加强城乡建设步伐

全力推进城区改造。加快滨河西片区开发改造步伐,实施北片区景观廊道建设。全面完成日化厂、吴湾路、纺织厂南宿舍等区域结转项目征迁工作。适时启动大庆区域、柴油机厂周边棚户区、天润、八一周边部分地块及南朱祠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搬迁工作,力争全年完成征迁面积5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仁和集、老贯徐、友谊路打通等项目的安置房建设,安置房竣工超过15万平方米。完善征迁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形成上下联动、运转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格征迁政策,依法维护被征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融资力度,探索一级开发模式,积极争取央企、国内知名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开发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张公山公园、街头游园等城市景观园林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推进生态区建设,新增改造绿地5万平方米。加快实施黄山大道、燕山路等道路建设,完成友谊路、大庆二路、江淮路贯通建设任务及10条小街小巷社区道路改造。实施新船塘、南施家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席家沟整治及综合开发项目。编制天河区域控制性规划,做好局部规划和重要节点规划,重点建设禹会大道、环天河湖滨湖大道,积极谋划推进禹会工业园区供电及环天河电网建设工程。编制实施城市规划区村庄集中迁建规划、非规划区村庄布点规划。积极谋划推进八里桥、郑郢农民整体搬迁和河北农民新村建设步伐,重点实施石巷、老贯徐等新农村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下放城市管理权限,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街道社区城市管理职责,构建责权统一的城市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街面管理网格化、社区管理物业化和城市管理数字化,逐步使市区环境达到“净化、硬化、亮化、绿化、彩化、美化”六化一体标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管理,重点开展书报亭、生活小区、店招店牌等专项整治。巩固提升环卫体制改革成果,加大环卫配套设施投入,提高全区的环境保洁质量。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

(四)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启动净化设备厂等3家企业的改制工作。推进以政府采购、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的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调动乡镇街道创收积极性。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实施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完成1-2个标准化社区建设,加强各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利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优势,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0%以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突出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依托骨干企业,争创国家级研发平台,不断提升生物产业创新能力、精细化工产业研发能力,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0%以上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大力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00万元,完成工业集中区兴华路、H42路及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乡村园区资源,提高建成区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比;结合土地流转、村庄整治,谋划建设新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山香第二工业园等乡村园区建设步伐,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力。

(五)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宣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科学布局文化设施,重点加快街道综合文化室建设。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筹划建设区域体育活动中心。实施文化培训工程,逐步形成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好广场、社区和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倾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继续做好禹墟等考古发掘,加强花鼓灯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开展文化旅游产业主题推介,不断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联动发展。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快实施滨河西片区和仁和园区等廉租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400套、经济适用住房800套、公共租赁房300套,力争全年主体竣工880套。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规划,完成公办幼儿园年度建设任务,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投资2000万元,实施区属中小学校园综合改造工程;稳妥推进学校改革,积极打造特色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建立完善 三级创业就业平台,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00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15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人。不断深化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禹会区敬老院。积极争创国家级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区加快西部工业区环境安全隐患整治步伐。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完成禹会区志的编纂工作。加快推进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外事、统计、审计、档案、人防、地震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流动人口、社会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业青年的教育服务与管理问题。加强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管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着力解决信访热点、遗留问题。强化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事项风险评估,切实预防各类群体矛盾的发生。认真抓好“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禹会建设。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机制体制建设,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持社会稳定。

(六)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未来五年,是建设更加幸福美好新禹会的崭新时期和关键阶段,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和科学行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

一是提升执行落实能力。建设美好幸福禹会的征程,我们不仅要在顺境中豪情万丈、激情满怀、热情似火,更要在逆境中拼搏进取、不折不挠、扎实苦干。各级干部要主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以此形成统一意志,引领统一行动;要上下一盘棋,保证全区政令畅通。政府公务员大力弘扬“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清新政风,把“一切立足于干成”作为行为准则,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真正做到善操作、会落实,注重方式方法,提高执行效率。

二是提升攻坚克难能力。当前,禹会发展既面临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又肩负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在推进大拆迁、大建设过程中,面对征地拆迁中种种“硬骨头”,各级各部门既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又要创新办法、善解难题,只要是认准了的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阻力,都要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干好。今年,全区征地拆迁的主战场移师滨河西片区,我们要继续以“亮剑”精神,再现“钓鱼台速度,展示禹会形象。

三是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区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项措施,都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群众要求,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机关公务人员要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破除官本位思想,当好公仆角色,热情为项目服务、为投资服务、为服务群众,为企业服务,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切实帮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提升廉洁从政能力。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持续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坚决纠正各种行业不正之风。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力加强廉政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自觉树立勤政廉政的美好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发扬“禹立潮头、会通四海”的拼搏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加速推进禹会更好更快发展,共同为建设美好幸福新禹会而努力奋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